青春挺膺擔當 共筑國家安全
發布時間:2025-04-15 17:00:09 來源:中國教育報
4月14日,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區委網信辦、區團委聯合市第二十七中學開展“國安有我·青春挺膺”迎接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活動。
四所高校:
同上一堂國家安全教育課
在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來臨之際,齊魯工業大學、中山大學、中北大學、吉林師范大學4所高校跨區域聯動創新,利用現代網絡技術打造云端課堂,3萬余名師生共同參與了這堂國家安全教育課。
課程采用“沉浸式教學+云端辯論”新模式,通過課堂連線,展示了總體國家安全觀的主要內容以及當前國家安全面臨的威脅與挑戰等,講述青年學生如何維護國家安全。在“虛擬圓桌會議”環節,四校學子就“信息時代青年學子如何維護國家安全”展開云端辯論。
從珠江之畔到東北黑土地,從三晉之地到齊魯大地,百余名師生熱烈討論了政治安全、糧食安全、科技安全以及文化安全等話題。辯論數據大屏實時顯示四校學生的觀點分布,AI分析系統捕捉到“安全”“責任”“擔當”“天下”等高頻關鍵詞近百個。4所學校的授課教師針對學生的觀點逐一進行現場點評。隨著課程進入尾聲,四校學生在元宇宙空間共同植下“國安長青樹”,2.6萬片數字葉片承載著學子們的安全承諾。
“這堂云端國家安全教育課讓我耳目一新。沉浸式的虛擬場景讓網絡安全、反間諜等抽象概念變得直觀可感,我非常期待能有更多這樣生動有趣的課堂。”齊魯工業大學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學生邵騰說。
大學生宣講團創新形式宣講總體國家安全觀
以“小切口”講述“大安全”
“這些小娃兒講起來很有意思!咱還是頭一次知道‘大食物觀’這個叫法!”重慶市潼南區雙江鎮的村民們在宣講現場紛紛夸贊道。
在重慶,網絡安全順口溜引來高新區白市驛鎮社區干部陣陣掌聲;情景劇《提線木偶》讓江北區石馬河街道來鹿寺社區的群眾更加了解反間諜知識;互動問答“國家安全知多少”引得豐都縣濱江中學校學生爭相競答……在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到來之際,西南政法大學大學生總體國家安全觀宣講團積極運用主題宣講、舞臺劇、歌曲等形式,以“小切口”講述“大安全”。
這個年輕的宣講團誕生于2019年3月,是全國高校中第一個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主題的大學生宣講團,也是全國首批大學生法治宣講團的重要組成力量。
宣講團成員在思考“糧食安全”的宣講方式時,面臨一個難題:怎么讓講的內容真正“入腦入心”?
“不如用更接地氣的講法,用身邊人身邊事講大理論。”宣講團指導教師徐呂子提議。這種“專業背景+生活案例”的宣講模式,讓理論更接地氣,也成為宣講團廣受歡迎的關鍵。
根據不同受眾需求定制內容,宣講團還創新采用“點單式”宣講。宣講團副團長陳炫旭介紹,宣講團根據不同受眾提供定制化服務:在社區,以朗誦、宣講、歌曲等形式演繹通俗易懂的國安故事;在機關,聚焦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理論偉力、政治安全等重要議題;在校園,設計趣味游戲吸引學生參與。
宣講團成功的背后,離不開西南政法大學國家安全學學科專業建設的有力支撐。
宣講團依托全國首批國家安全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借助國家安全學院、總體國家安全觀研究院、國家安全人才培養工匠工作室、大學生國家安全宣傳教育創新工作室等平臺,組建了由20余位專家組成的指導團隊。6年來,宣講團總結實踐經驗,提煉出《總體國家安全觀四十講》,為宣講提供可復制的模板。
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宣講團每位成員都需經過嚴格的專業培訓。宣講團以《總體國家安全觀學習綱要》為案頭書,每周組織讀書活動,引導成員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重要論述。成員通過逐字逐句的學習,將黨的創新理論原汁原味地融入每場宣講,把總體國家安全觀講實講透。
6年來,宣講團成員從最初的12人發展到如今的100余人,開展國家安全“七進”宣講800余場。今年3月以來,他們赴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講“生態安全”,走進新疆喀什小學講“國土安全”……宣講團已走進近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學校、社區、鄉村等地,開展宣講活動60余場。
“西南政法大學將努力肩負好新時代國家安全學建設的使命,繼續秉持‘大學校+大舞臺’理念,推動國家安全專業知識學習轉化、實踐轉化,以多種形式宣講讓國家安全教育‘活’起來,為新時代國家安全教育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西南政法大學黨委書記樊偉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