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意回到家鄉,把大學所學的知識帶給鄉村的孩子?!?2月7日,在陜西省2025屆國家“優師計劃”師范生就業雙選會上,即將畢業的陜西師范大學學生張杉杉選擇回到家鄉,扎根鄉村。

2025年,首批“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優秀教師定向培養計劃”師范生(以下簡稱“優師生”)將迎來畢業。日前,教育部部署做好相關就業工作,確?!皟瀻熡媱潯碑厴I生按照協議約定,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履約任教。

自2021年“優師計劃”實施以來,陜西省認真落實相關培養要求,強化師范生服務中西部欠發達地區教育事業的使命與擔當。三年多來,全省首批76名國家“優師生”和579名地方“優師生”在學習培養、實習實踐中不斷弘揚踐行教育家精神,力求成為服務鄉村學校、振興鄉村教育的“生力軍”。

陜西省2025屆國家“優師計劃”師范生就業雙選會在陜西師范大學舉行

涵養教育“真情懷”

“我時常想起小時候我們鄉村小學的校長在國旗下拉手風琴演奏愛國歌曲的場景,也想起學校張新科教授堅韌不拔、潛心育人的大先生風范……”正在廣東深圳一所中學實習的陜西師范大學2021級“優師生”張格格在實習周志中寫道,“教育讓我內心有了光,我想把這束光繼續傳遞下去?!贝髮W期間,她通過“師表講壇”、優秀教師先進事跡報告等活動,從身邊大先生和奮戰教育一線的校友身上,感悟學?!拔鞑考t燭兩代師表”精神力量,浸潤對于教育的清澈之愛。

陜西師范大學2021年起面向全國招收語、數、外三科共150名首屆國家“優師生”。三年來,該校為他們量身定制創新培養體系,開辟了面向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定向培養優秀教師的一塊“試驗田”。2024年秋季學期,首批學子們北上哈爾濱、南下海南島、西抵克拉瑪依、東臨廈門海岸,到24省(市、區)的近70所中學開展教育實習。

“‘優師生’是向國家級脫貧摘帽縣輸送合格教師人才,在這樣的育人體系中,學生的信念養成教育最為關鍵?!痹撔=虅仗幪庨L郭建中介紹,學生畢業后將履行協議義務,經雙向選擇,由省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安排至生源省份定向縣縣域中小學任教,任教服務不少于6年。

從入校開始,陜西師范大學就注重對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從教信念教育:一方面,通過特色思政課、榜樣示范、游學交流、文化浸染等方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厚植其長期從教、終身從教的教育情懷;另一方面,通過非遺課堂、文化社團、人文活動等多元形式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涵養師德、傳承師道。實習前,該校向學生贈送銀杏葉書簽,以示激勵?!斑@枚書簽是大自然與書法文化交融的藝術品。”實習期間,雖遠在2800公里外的拉薩,該?!皟瀻熒备裆G淙話炷钪@份特殊的禮物。

了解學校特色育人模式、感受學校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的教育氛圍……2024年暑期,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小學教育專業2021級30名“優師生”分別在延安大學附屬小學、楊家嶺福州希望小學進行觀摩學習。“優師生”陳思怡告訴記者,通過此次見習讓她埋在心中扎根基層、堅守三尺講臺的精神種子開始逐漸萌芽?!皟炐憬處煴仨毦邆鋴故斓慕虒W技能和炙熱的教育情懷,通過這樣浸潤式的學習,可以助推‘優師生’快速適應基層教育崗位工作?!标兾鲗W前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王碧梅說。

據了解,作為省內首批“地方優師專項”主培學校,陜西學前師范學院2021年共招錄了學前教育、小學教育、音樂學3個專業95名地方“優師生”。經過不斷探索,逐步構建起“三習(見習-實習-研習)貫通”的教育實踐模式。2024年9月,開啟了“一個學期、兩個階段(涵蓋城鄉兩種教學環境的‘雙實踐’)”的畢業實習之旅,加強“優師生”先進教育教學理念方法與鄉村教育特點規律認知的融合,增強綜合育人實踐能力。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優師生”陳思怡正在講授小學四年級語文課《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促生職業“真認同”

“做一名好老師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同學們,你們的夢想是什么……”實習期間,在西安市雁塔區第六小學四年級《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語文課上,陳思怡以己志引導學生暢想未來,課堂氛圍十分活躍。為盡快了解學情,她每天都會抽時間和孩子們談心,記錄每位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學習困惑?!岸潭?個月,孩子們不僅接納了我,還可能因為我的一句話、一堂課,點燃了他們的夢想,我想這就是薪火相傳的意義?!标愃尖f,這份寶貴的實習經歷,讓她更加堅定地走上了人民教師這條職業道路。

為破解師范生教育實踐能力薄弱制約師范生發展的瓶頸問題以及如何讓師范生“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現實問題,記者了解到,各培養單位借助“雙實踐”制度,讓師范生精準把握新時代教育特征,提升教師職業身份認同感和崗位歸屬感,從而穩固他們投身鄉村教育的職業信念。

“實習期間配有‘雙導師’,由大學專業教師和中小幼資深教師協同開展實踐教學指導,在培育師范生教師職業道德素養的同時,強化其身份認同,協助他們熟練掌握教育教學技能?!标兾鲗W前師范學院教務處副處長江玉印介紹道,后續還將開展為期2周的教育研習活動,以實踐經驗交流、教學設計研討、課堂觀察評議、主題班會研討以及教育科研報告研討等多種形式,深入反思交流、剖析研究并評估優化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教育教學行為。

同樣作為承擔“地方優師專項”培養任務的高校,渭南師范學院自招收歷史、生物科學、美術三個專業95名首批地方“優師生”以來,先后兩次優化調整培養方案,聚力解決“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問題。專門開設《中國鄉村振興的理論與實踐》《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等必修課程,讓師范生看見和了解真實的中西部鄉土面貌,為在鄉村環境中從事教學工作做好思想和能力上的準備。

深受課堂啟發,剛剛在西安一所職業高中完成實習任務的渭南師范學院歷史專業“優師生”屈可欣,懷揣一顆“把好的教育帶回家鄉”的初心,即將回到家鄉商洛市山陽縣任教?!爱斣絹碓蕉嗟摹畠瀻煂W子’回到家鄉,那里的教育必是另一番光景?!彼f。

渭南師范學院“優師生”黃藝博在實習期間給學生授課

錘煉從教“真本領”

與屈可欣同為歷史專業“優師生”的黃藝博,在合陽縣實習期間首次獨立授課時,面對一雙雙求知的眼睛和毫無準備的突發狀況,起初“兩眼一抹黑”,但他并未泄氣,反而苦練“內功”。為了寫好教案,他查閱上百篇資料,精心設計教學內容,一遍遍請指導老師修改;為了學習如何組織課堂,他不放過任何一次跟課的機會。“從最初站在講臺上緊張到手心出汗,到現在講課時我能自如應對各種狀況,身上的教師‘味兒’越來越濃。”黃藝博感慨道,在一次次實踐鍛煉中,他朝站穩講臺的目標越來越近了。

“優師生”是鄉村教育振興的“生力軍”,他們不僅需要堅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師德修養,同時還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以及終身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為此,陜西師范大學構建了“專題實訓+專家指導+名師引領+教學實踐+等級考核”的五位一體實訓模式,全面提升“優師生”的教學實踐能力;陜西學前師范學院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提升,以沉浸式學科專業競賽為抓手錘煉“優師生”教師專業素養,引導其深度關注鄉村教育振興;渭南師范學院專門將《師范生書法技能養成訓練》《教學技能養成訓練》《普通話與教師口語》三門教師教育課程列入“優師生”必修課,還聘請知名院士專家學者擔任“校外輔導員”,定期對其開展專題式理論指導和教學技能訓練。“學校很重視第一批‘優師生’的專業培養,給他們每個人都配備了練習板書的小黑板?!蔽寄蠋煼秾W院人文學院歷史系主任王文濤表示。

陳思怡實習期間,還報名參加了陜西省第四屆師范生教育教學能力大賽。眼下,她正在積極備戰省賽,而這期間錘煉出的板書、演講、教學設計與PPT制作、授課等技能,也都成了她未來站穩講臺的硬實力。

前不久,在“優師計劃”雙選會上,陜西省36個縣域的64所學校為首批“優師計劃”畢業生提供了257個就業崗位,為其搭建了精準對接平臺?!按舜坞p選會中達成協議的學生,我們將安排其前往定向學校開展‘二次實習’?!标兾鲙煼洞髮W教務處教學實踐科科長薛濱瑞介紹道,接下來,學校還將依據首屆“優師生”的實習反饋,深入調整并優化培養方案,計劃把原本大二才啟動的“三習”環節提前至新生入校伊始便有序推進,全力打破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壁壘,構建起一套貫穿整個培養過程的教學實踐體系。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