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豐富和完善國家安全教育體系
發布時間:2025-04-15 13:00:30 來源:陜西日報
今年4月15日是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當前,伴隨我國國家安全環境的深刻變化,仍需不斷豐富和完善國家安全教育體系,培育更多“立報國強國大志向、做挺膺擔當奮斗者”的時代新人。
深化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理論闡釋。一是堅持黨的領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黨對國家安全工作的領導,是做好國家安全工作的根本原則。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黨在國家安全層面理論創新的重要成果,在思想上、實踐上充分體現了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國家利益至上的有機統一。總體國家安全觀涵蓋政治、軍事、國土、經濟、文化、社會、科技、網絡、生態、資源等諸多領域,深化和拓展了我們黨關于國家安全問題的理論視野和實踐領域,為新時代做好國家安全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二是把握政治方向。總體國家安全觀作為馬克思主義國家安全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動搖,推動國家安全內涵、國家安全理論、國家安全實踐一體化發展,構建符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要求的國家安全自主知識體系,增強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的科學性、正確性、實效性。三是堅定政治立場。人民立場是黨的根本政治立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國家安全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要始終緊密圍繞人民安全這一宗旨,著眼于“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的政治要求,精準識別人民群眾的安全需求和發展訴求,凝聚不同利益群體的價值共識,構筑全體人民共同堅持、共同維護的安全底線。同時,要加大對不同時期、不同領域、不同類型安全問題的科學預判和系統研究,提升人民維護國家安全的意識和能力,增強抵御風險挑戰的底線思維、憂患意識。
構建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的多維格局。一是將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貫穿在全民國家安全教育的體系中,統籌外部安全和內部安全、國土安全和國民安全、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統籌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協同推進安全領域的教育活動。二是系統把脈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的發生場域。要對重點領域、重點人群、重點問題開展長期研究和定向宣傳,抓住領導干部“關鍵少數”,將總體國家安全觀作為政治理論學習的常規內容,充分發揮以上率下、榜樣示范的作用;抓實教育跨學科、跨專業、跨學段的結構優化和體系建設。三是動態把握國家安全的內涵和外延。要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格局、全球治理的變局視角中建構“大安全”教育體系,不斷擴充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的輻射邊界和實踐范圍,構建有序運行、綜合協調的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機制。
提升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效果。一是加快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體系化建設。開展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需要遵循“螺旋上升、循序漸進”的教學規律,注重學段銜接、教材延伸、方法創新、課程互補、師資培養,實現國家安全意識、國家安全理念、國家安全知識、國家安全實踐有機結合。要積極打造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矩陣,搭建以思政課為主體,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協同并進,融合國家安全課程體系、專題研討、專業講座為一體的教學體系,將總體國家安全觀所涉及的學理概念與思想內涵、歷史邏輯與現代表征、敘事話語與符號形式融入課程設計和教學環節中。二是全面提升國家安全教育法治化水平。在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的責任主體、實施效果、約束范圍、工作機制等方面形成法治規范體系。三是加速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的機制構建。進一步夯實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的教育領導體制,積極構建“評估監測+信息追蹤”的反饋機制、“目標考核+成果轉化”的考核機制、“專題教育+長期培育”的培訓機制、“專項資助+長期扶持”的保障機制等。
創新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的運行機制。一是積極促進全時段教育聯動。要著眼于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一體化的連貫性、互補性和全面性,針對學生的年齡結構、接受程度、興趣大小等差異化特征優化教育教學資源供給。緊密圍繞黨團活動、重大節日及紀念日等,將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融入學生入學教育、新生軍訓、社會實踐、見習實習等教育過程中,打通學生教育培養的全鏈條、全時段。二是積極開展全域教育活動。在重點闡述維護國家安全方面的故事時,應將教育活動的區域特色、學校特色、學科特色融合起來,實現校內與校外資源聯動。以陜西高校為例,西北政法大學設置有國家安全學院及相關學科專業,西北工業大學建成網絡空間安全學院,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建成網絡與信息安全學院等,應推動各高校實現教育聯動、學科互補、資源共享。三是加強時空聯動、數字賦能。結合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的現實圖景和未來趨勢,在充分發揮“報、網、端、微、屏”等宣傳矩陣功能的基礎上,要積極接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產品、媒介、系統,推動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因勢而新;擴充數字化教育教學資源,實現立體環繞與全頻輸入、實體教學與虛擬仿真同向并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