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知識就要大方講解”,“脫敏”性教育為孩子成長護航
作者:孔德淇
發布時間:2025-04-14 12:20:26 來源:光明日報
近日,山東棗莊一位小學老師在課堂開展性教育的視頻走紅網絡。視頻中,張老師在班會課上大方講解“陰莖”“陰道”等科學術語,強調隱私部位的保護與尊重,學生們從最初的捂臉竊笑逐漸轉變為認真傾聽。“提起隱私部位不丟人”“我們要保護好自己的隱私部位”,這些話語讓網友紛紛在留言區點贊:“這是知識,就要大方地講解。”
在很多人的成長記憶里,性教育總是缺席或者“猶抱琵琶半遮面”。學校課本里相關內容往往被一帶而過,家長面對孩子關于性的疑問,也常選擇含糊其辭、避而不談。以至于很多人在成長過程中,對性知識的了解要么一知半解,要么通過一些非正規、不科學的途徑獲取。這不僅容易導致認知偏差,還可能讓孩子在面對性相關問題時,因缺乏正確認知和應對能力而陷入困境。
張老師的“性教育課”之所以引起廣泛關注和點贊,在于她打破了這種長期以來的“沉默”和“避諱”。她直面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如用臟話互相攻擊、穿著暴露等,敏銳地意識到性教育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她搜集資料,借鑒其他老師的視頻,精心備課,在課堂上用科學、直白的語言,向孩子們講解隱私部位的定義、學名,以及如何保護自己的隱私部位等知識。
這堂課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觀念的革新。其以科學術語消解恥感,用“誰可以看”“如何保護”等具體場景構建邊界意識,讓孩子們明白性知識和其他知識一樣,是可以光明正大去學習和討論的。當孩子們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的身體,了解性的相關知識,他們就能更好地保護自己,避免受到性侵害。相關研究表明,接受系統性性教育的孩子,辨別不當接觸的能力更高,也更懂得向信任的成人求助。
性教育對于孩子樹立正確的性別觀念、培養健康的人際關系同樣有著重要意義。在青春期,孩子們開始對性別差異有更多的好奇。通過性教育,他們能理解男女之間的生理和心理差異,學會尊重異性,避免因無知而產生的性別歧視和偏見。同時,懂得如何與異性建立健康、平等的關系,對他們未來的情感發展和社會交往都將產生積極影響。
當前,推廣性教育仍面臨諸多挑戰。一方面,傳統觀念的束縛依舊存在,一些家長和老師對性教育存在誤解,擔心過早進行性教育會讓孩子“學壞”。但事實上,正如專家所說,不是我們教得太早,而是傷害可能來得太早。正確、科學的性教育不僅不會讓孩子“學壞”,反而能幫助他們更好地保護自己,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另一方面,性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課程體系的完善等,都亟待進一步加強。學校應提供專業的培訓,讓更多老師有能力、有信心開展性教育。同時,編寫或引入適合不同年齡段孩子的性教育教材,適時與反網絡暴力、數據安全等議題銜接,讓性教育有章可循、落到實處。
山東張老師的勇敢嘗試,讓我們看到,性教育可以以一種科學、自然、大方的方式走進課堂。期待未來有更多的學校和老師能夠重視性教育,讓性教育從“生理常識”升級為“權利教育”,成為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一門必修課,也希望家長們積極配合學校,與孩子坦誠溝通,讓孩子在正確的性教育引導下健康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