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育而不當”是家庭教育的主要矛盾。孩子的學業成績和智力發展被大多數的家長高度重視,也是家庭教育投入最多的方向。但是對孩子的終身發展具有決定性價值意義的情感教育則常常被忽視,一些家長甚至以犧牲情感需求來追求孩子的學業成績。

孩子的學業成績(分數)和智力水平是孩子發展的重要素質,但是忽視家庭情感教育,使孩子長期處在“應試”壓力下,容易導致情感缺失,即使學業優秀也未必能獲得良好的人生發展。

人有認知、動力、調節三大心理系統,情感首先具有重要的動力心理機制。從學業發展看,一個孩子僅僅知道“怎么學”還不夠,更需要知道“為什么學、為誰學”,只有懂得為什么學、為誰學的孩子方能產生穩定持久的學習動力機制。而且,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和情感認知的深入發展,學習動力亦會不斷持續增強。

而“為什么學、為誰學”的認知首先源于其內心的情感認知。從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到報效國家,都源于深刻的情感認知。情感不僅有動力心理機制,還有重要的心理調節機制。人的一生難免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障礙和挫折,一個有著清晰情感認知和深刻情感支撐的人,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和受到何種挫折都會因情感信念支撐,屢挫屢奮、愈挫愈勇。可以說情感具有心理動力和心理調節的雙重價值意義。

情感教育與孩子未來的創造力發展密切相關。眾所周知,一個人的情感與想象力密切相關,豐富的想象力源于豐富的情感,有了豐富的想象力才能有聯想,有聯想才能由此及彼、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普遍聯系。相反,情感麻木將導致思維貧乏、意志薄弱,談何創新創造?任何創新創造都源于“問題”的發現,而發現“問題”需要責任感。沒有責任意識,就難有創新創造。更重要的是,一個缺乏責任感的孩子成年后不僅難以形成創新創造能力,也難以建立向上向善的積極心理機制。

情感對孩子心理發展具有重要的健康價值意義,因為人的社會適應性是健康的重要標志。現代社會生活中,人生的發展與其從社會人際中獲得的關注和支持密切相關。贏得支持的人越多,社會心理支持系統越強。良好的社會心理支持系統會產生一種心理助長作用,促進人的積極心理發展,對心理健康產生重要的保障作用。而情感冷漠、感情認知缺失的人會表現出對人際的不適應性,很難得到人際群體的關注支持,也難以形成良好的社會心理支持系統,甚至將導致心理健康和心理發展受限。所謂“性格決定命運”就包含著重要的情感因素。情緒受情感支配,情感飽滿將帶來情緒穩定,穩定的情緒和飽滿的情感是心理發展和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而情感荒漠化則是健康的最大殺手。

此外,還要看到重視孩子的情感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互聯網信息技術普及時代,尤其是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傳統的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家長、學生與學生的面對面的交往互動,很多已被人機互動取代,部分孩子甚至刻意回避現實世界沉溺于虛擬世界,習慣從虛擬時空環境中尋求心理需求,獲得心理滿足。當情感聯系不斷減少、情感認知不斷弱化,正常的人際情感聯系便難以建立和維系。在信息網絡和人工智能時代,更要充分認識重視孩子的情感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總之,忽視無視孩子的情感教育,一味重視孩子的學業成績和分數,不惜犧牲孩子的情感需求發展,可能使孩子趨向情感冷漠甚至精明世故,最終不利于孩子的人生發展,也無益于家庭的發展。重視孩子的情感教育既有益于孩子的人生發展,也事關家庭的未來發展。

責任編輯: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