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體育供給服務 推動體教深度融合——安康恒口示范區教體局以系統思維推動青少年體育工作高質量發展
發布時間:2025-04-03 16:19:39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陜西教育客戶端
近年來,安康恒口示范區教體局以《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體育強國建設綱要》為行動綱領,按照省市相關部署和示范區黨工委、管委會要求,將青少年體育工作作為推動教體事業高質量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重要組成部分,堅持以系統思維抓謀劃、抓推進、抓落實,積極構建“課程+活動+競賽”三位一體模式,落實“場地、師資、經費、評價”四大保障,不斷豐富體育供給服務,推動體教深度融合。
推動課程提質 構建“全鏈條”體育教育體系
開足開齊體育課,不是簡單的課時達標,而是對“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這一教育根本問題的回應。 為打破“唯分數論”的扭曲導向,恒口示范區教體系統嚴格落實國家課程標準,落實健康第一理念,實施學生體質強健計劃,開足開齊上好體育與健康課,按照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不低于2小時要求,在全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探索推行“3+1+1”課程模式:即每周安排3節基礎體育課,夯實學生運動基礎;設置1節體能專項課,針對性提升學生體能;開設1節特色活動課,激發學生運動興趣。針對小學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的特點,增設“體育游戲課”,根據學生運動能力以及興趣偏好,巧妙設置體育課程和課間活動。
在教學方法上,實施“陽光課堂”提質行動,推行“問題導向+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教師通過設置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思考、探索解決方案,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運動技能。同時,建立學生運動檔案,記錄學生的運動成長軌跡,為評價學生的體育學習效果提供科學依據。
為確保體育教學質量,恒口示范區教體局積極開展“隨堂聽課”,杜絕“不出汗”的“說教課”,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動起來,真正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
堅持活動賦能 打造“全天候”體育生態矩陣
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作為學校體育教育的重要延伸和補充,以其形式多樣、內容多元、參與靈活的特點,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構建健康校園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基于此,恒口示范區教體局鼓勵各學校有序將課間休息從10分鐘延長至15分鐘,積極開展全員參與的“特色課間操”,并通過開發“運動角”等特色場地,讓學生們在課間休息時可以隨時進行運動,享受陽光和運動的快樂。例如:恒口示范區河東九年制、建安九年制、白魚九年制、新建小學充分利用現有空間,科學布局趣味體育運動區,將體育知識與體育技能融入趣味游戲中,滿足學生多元化需求,拓寬學生體育視野,讓孩子們在歡樂中愛上運動。
將體育活動納入課后服務“必選套餐”。轄區各學校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開設了足球、籃球、武術、羽毛球、乒乓球等20余個體育社團,讓學生能夠選擇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進行學習和訓練,真正讓學生在課后服務中動起來、樂起來。例如:恒口示范區溢河小學將課后延時分成3節小課,確保學生每天下午有一節自選體育課。
積極構建“班級—校級—區級”三級競賽體系,積極舉辦校園籃球聯賽、陽光體育運動會、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等品牌賽事,每年舉辦足球、籃球、乒乓球、跆拳道等區級專項賽事和全區“體育文化藝術節”,實現了“人人參與、班班比拼、校校聯動”的目標。通過豐富多彩的競賽活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競技水平,還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
深化體教融合 探索“共育型”人才培養模式
體教融合作為新時代體育與教育深度協同的國家戰略,旨在打破傳統“體教分離”壁壘,構建“以體育人、以文化人”的育人新格局。為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和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筑牢全區青少年體育后備人才基礎,推動青少年體育和競技體育工作高質量發展,根據中省市安排部署,在黨工委、管委會的大力支持下,及時掛牌成立了“恒口示范區少兒體校”,以建安九年制學校為承辦單位,河東九年制、草庵九年制、恒口高中、大同初中、恒口小學5所學校為訓練基地,少兒體校1+5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田徑、足球、籃球、排球、跆拳道等五個項目課程全面鋪開,為全區體教融合工作注入了新活力、增添了新動能。
為拓展學生的體育實踐空間,恒口示范區教體局依托區內外研學機構,積極打造戶外體育勞育實踐基地。定期組織學生開展戶外運動,讓學生在親近自然的同時,掌握運動技能,培養勇敢、堅韌的品質。通過系列有效舉措,逐步實現了文體旅深度融合,為學生提供了更加豐富多彩的體育體驗。
多方保障到位 夯實體育發展基礎
學校體育工作保障絕非簡單的“資源堆砌”,而是通過制度、師資、場地、經費、安全等要素的系統性聯動,構建起體育教育的“生態系統”。
為推動體育教師能力提升,恒口示范區教體局精心組織各類專項培訓,積極邀請市內外優秀體育教師前來授課,通過專題講座、案例分析、現場教學等形式,讓教師們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提升教學水平。強化與安康學院合作,定期邀請專家教授對轄區的體育教師進行專業培訓,對體育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指導。依托“教共體”建設,通過“校際交流、送教到校”等方式,盤活轄區體育教師資源,讓偏遠學校學生都能享受到優質均衡的專業體育課程。
針對轄區學校運動場地建設不均衡和標準不高的問題,恒口示范區教體局堅持“精準投入”,積極籌措資金優先保障農村學校運動場建設和體育器材配備。今年以來,已先后完成了白魚九年制、梅子鋪九年制、海星希望小學、永紅小學等4所學校運動場改造提升,配足配齊了籃球、足球、排球等各類運動設施器材,不斷滿足學生多元化的運動需求。
在評價考核方面,將學生體質健康納入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將學生的體質健康數據與學校的體育教學質量評價掛鉤,推動學校不斷改進體育教學工作,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
成效與展望
通過系統化推進學校體育工作,恒口示范區教體系統逐步實現了“三個轉變”:即從“重智輕體”向“五育并舉”轉變,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全面提升;從“被動參與”向“主動創新”轉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和參與度顯著提高;從“單一供給” 向“多元融合”轉變,學校體育與家庭、社會的聯系更加緊密,形成了全方位育人的良好局面。
下一步,恒口示范區將不斷探索創新,逐步探索引入“智慧體育”平臺,持續優化體育教育供給,努力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體育的陽光下茁壯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