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學法是特殊教育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教學形式,在特殊教育課堂教學中,恰當地創設教學情境具有調節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及提高語文教學效果等作用。聽障學生由于耳朵聽不見,學習知識和理解知識時有一定的難度,這是特殊教育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重點面對和解決的問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將較為抽象的內容轉化為聽障學生常見的、直觀的事物,模擬課文中的場景,帶領聽障學生走進生活,這是探究思考和解決語文問題的一種非常實用的教學方法。在聾校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實物、圖畫及游戲等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聽障學生學習興趣,幫助他們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培養語文素養。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際談談六種聾校小學語文教學中常用的情境教學法。

一、聯系生活,體驗情境

聽障學生理解知識時有一定難度,尤其是剛入學的低年級學生,他們剛步入學校,對知識的認知和環境都很陌生,覺得課本上的知識點也很枯燥,進而產生巨大的學習壓力,這也是聾校教師在教學中需要直面和解決的問題。為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結合文中具體內容創設不同的生活場景,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環境中學習。筆者教學《課間十分鐘》時采用了談話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課間休息多長時間嗎?在課間休息時你們會做些什么呢?”學生激動地跳起來說:“老師,我們可以出去玩。”筆者等他們歡呼結束后,利用兩分鐘的時間簡單講解了一下課間活動的形式,并邀請他們一起去操場參加活動,全班學生迅速集合,排著整齊的隊伍下樓了。筆者結合課文中的幾項活動,鼓勵學生參與課間活動,他們立刻按照筆者的分工進入活動狀態。學生在筆者所創設的情境之中,很快就理解了課文中要學習的詞語的意思,迅速掌握了課本中需要學習的內容,同時還感受到了語文學習的樂趣。

二、運用實物,再現情境

課標要求聾校語文課堂教學要改變傳統的重知識輕能力的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在聾校語文課堂上,聽障學生由于耳朵聽不到,對陌生事物的認知有局限性,此時課文插圖、實物再現情境的教學模式值得大家學習和借鑒。筆者教學《水果》時,課前準備了蘋果、梨子、香蕉等;先讓學生摸一摸,然后分別說出水果的顏色和形狀,最后筆者出示詞語卡片指導學生學習生詞。在筆者逐一示范引導朗讀下,學生踴躍發言,積極參與,迅速將圖片與實物聯系起來,從而習得課本中的詞語。這樣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實物可以形象直觀地展示課文內容,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下課后,筆者再將這些水果分給學生,邀請他們一起品嘗,同時分享學習收獲,使其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習得新知。

三、巧用圖畫,模擬情境

聽障學生主要靠視覺獲取外界信息,聾校語文教材中的大多數課文都有插圖,而通過圖畫再現情境,也是聾校語文課堂常用的情境創設手段。因此,在聾校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聽障學生的視覺補償功能,為他們創設生動、形象的感官認知情境。圖畫是低年級聽障學生學習語文最直觀的方式之一,課文的內容如果只用語言描述,學生難以理解,而圖畫的出現實現了圖文結合,學生學起來就直觀易懂多了。教師就可以適當地放大課文插圖,把課文內容形象化,讓課文變得具體、鮮明而生動起來。需要注意的是,在運用圖畫進行教學時,需要教師的及時點撥、啟發、描繪,還需要特別注意觀察順序及觀察側重點的引導,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注意圖畫與課文句子的緊密結合,促使學生將形象的畫面與語言理解結合起來。因此,教師教學中不僅要有畫面的“形”,還要有語言描述的“形”;既要有圖畫的“境”,又要有語言的“情”。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多感官參與課堂活動,進而理解教材中的情境。筆者教學《火燒云》時發現。班里很多學生沒見過火燒云的樣子,他們很難理解文中句子的意思。于是筆者利用圖片及課文插圖等,讓學生直觀地觀察火燒云的樣子,再結合文中的描寫,他們就很快理解文中句子的含義了。由于圖畫和插圖是靜態描寫,缺乏動態,為此,筆者在教學中讓學生動手畫一畫,將課文中的語言文字轉化成語言現象,然后再讓他們仔細觀察,彼此說一說發現,把抽象的問題變為直觀的現象,學生學起來會更輕松。

四、開展游戲,參與情境

聽障學生由于聽不見,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不高,尤其是語文課堂,單靠手語去傳送信息,時間久了學生也會感到枯燥乏味,有時還會產生恐懼心理,不喜歡學習課文,以及背誦課文和默寫課文,這對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寫作是非常不利的。因此,筆者在教學中深鉆教材,根據教材特點、聽障學生認知特點及年齡特征等設計與課文密切相關的游戲情境,通過游戲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進入語文學習狀態,進而掌握課本上要學習的內容。 筆者教學《老鷹抓小雞》時,通過談話的方式先問一問學生喜歡玩游戲嗎?平時在學校都玩些什么游戲?會不會玩“老鷹抓小雞”這個游戲呢?你們是怎樣玩的呢?在筆者的引導之下,學生已經迫不及待了,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快樂的笑容,開心地跳了起來。于是筆者就帶他們去操場上玩了這個游戲。筆者首先講清楚游戲規則,然后再指定學生重復介紹一下游戲規則,確定每個學生都弄明白了游戲規則之后,讓學生自行選擇所要扮演的角色。筆者在游戲過程中向學生提出了要求,請他們把游戲過程中聽到的、看到的和想到的說一說。學生在游戲過程中表現得都很興奮,“老鷹”“雞媽媽”的動作也十分“到位”,整個游戲過程都很緊張,旁邊的學生也情不自禁地喊起了“加油”,整個游戲過程氣氛十分熱烈。游戲結束后,筆者帶領學生再次進入課堂,通過將課文內容和游戲相結合的方式,不僅使學生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還促進了學生對課文知識的理解。

五、運用課件,融入情境

當前很多學校都采用了多媒體進行教學,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還可以節約資源,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同時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促進他們的自主學習,調整他們的學習深度和學習廣度,提高他們的認知水平。筆者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時,運用多媒體課件中的圖片,簡單向學生介紹了西沙群島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地圖讓學生直觀地看到西沙群島的地理位置,使其在腦海里對西沙群島有一個初步的印象,學習起來也就不陌生了。最后播放展現海島風光的視頻,引導學生欣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觀察課件中西沙群島的景色,以及海里物產的種類、顏色及形狀等,要求學生用筆在課文里畫一畫,讀一讀,感受海水的色彩繽紛,鮮艷明亮。學生通過反復朗讀描寫西沙群島美麗景色的語句,感受西沙群島物產富饒的同時,還能激發學生對西沙群島的熱愛之情。

六、角色扮演,感受情境

筆者教學童話、寓言等課文時,會組織學生扮演各種動物。學生將頭飾一戴,教室里立刻就熱鬧起來了。學生爭先恐后地上臺表演,課文中的角色一下子形象地出現在了學生眼前。這樣一來,課文中的語言就與眼前的形象結合了起來,更能吸引學生進入教材所描寫的情境之中。聽障學生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求知欲強。因此,筆者在教學中會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以體驗角色在文中的作用,從而引起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角色扮演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把枯燥乏味的課本知識變得生動活潑起來,學習內容也變得淺顯易懂。給學生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把整個課本知識轉化為童話故事,每個學生都是這個故事中的主角,使他們在愉快的情境中完成學習任務。筆者教學《老山羊請客》時就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入課題,激發學生好奇心,使其積極投入學習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聾校語文教學在聽障學生步入社會與正常人交流與溝通方面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名聾校語文教師,筆者深知情境教學對聽障學生視覺和觸覺有很大幫助,對提高聽障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的幫助也很大,在提高聾校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實用性方面也具有很大的實用價值。因此,在聾校語文教學中,可以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比如運用實物、掛圖等各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展示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學得不僅快,而且記憶也會更深刻。在教學寫人寫事課文時可以通過角色扮演、游戲等教學手段再現故事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在情境體驗中理解課文內容。在教學寫景課文時可以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將學生帶入生活場景之中,讓他們觀察不同的景物有著怎樣的特點,然后聯系生活實際思考探究課文內容。

綜上所述,情境教學法在聾校語文教學中作用很大,它將課本知識與實際情境相結合,幫助聽障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和掌握知識,能有效提高聽障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因此,筆者未來會更積極探索,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模式,并結合聽障學生實際,加強教學內容整合,統籌安排教學活動,不斷促進聽障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

作者單位  陜西省安康市陽光學校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