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提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倡導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注重閱讀引導,培養讀書興趣,提高讀書品位。”現階段的語文教學更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及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學生的綜合認知能力和綜合素養。筆者以A市一所小學的六年級學生為調查對象,對學生課外閱讀意識、閱讀習慣、閱讀實踐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調查,從教師、家長和學校等方面探索了提高學生課外閱讀有效性的策略。

一、小學六年級學生課外閱讀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部分學生缺乏主動閱讀意識

筆者通過調查發現,77.02%的學生喜歡閱讀也經常閱讀,這表明大多數學生對閱讀持積極態度,且愿意花時間閱讀不同類型的書籍。剩下的學生群體呈現出不同程度的閱讀態度:19.26%的學生雖然比較喜歡,但不經常讀,1.86%的學生雖然不喜歡但仍在閱讀,還有1.86%既不喜歡又不讀(如圖1所示)。由此可見,學生的閱讀態度存在一定的多樣性和差異性。

20250403103550755-7-7b7b8.png

筆者在調查中發現,78.88%的學生在課外閱讀時心情愉悅,情緒狀態良好,意味著大多數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夠獲得愉悅和滿足感,這源于閱讀帶來的知識獲取、情感共鳴或故事情節的沉浸體驗。3.73%的學生內心毫無觸動,0.62%會感到煩躁,反映了這部分學生的閱讀體驗不愉快或因其他因素導致閱讀興趣不高(如圖2所示)。

20250403103550755-89-09268.png


(二)學生缺乏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閱讀方式方面,39.76%的學生傾向于從頭到尾逐字逐句地閱讀,45.96%的學生會根據不同內容采取不同方式閱讀,充分反映了學生在閱讀時希望全面了解內容和細節的傾向(如圖3所示)。

在課外閱讀時間方面,23.60%的學生能夠長時間集中注意力閱讀,時間超過1.5小時;16.77%的學生閱讀時間在30分鐘以內(如圖4所示)。

20250403103550768-4-ccb9e.png

筆者通過調查發現,在閱讀策略和思維習慣方面,54.03%的學生會嘗試聯系生活經驗,結合文章標題或插圖進行預測,并順著故事情節的發展去猜想,這種閱讀方法不僅能夠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閱讀材料,還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參與感和閱讀興趣。但還有一些學生在閱讀時很少或從未從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問題,有疑問的地方也沒有標注,意味著他們在閱讀過程中缺乏主動性和深度思考的能力(如圖5所示)。

 

20250403103730516-85-89430.png

(三)教師對學生閱讀指導不夠充分

在調查中,筆者發現教師在閱讀方法指導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10.56%的學生表示教師有時會進行閱讀方法指導,3.11%的學生表示教師很少進行指導,0.62%的學生表示教師從不指導(如圖6所示)。由此可見,有教師可能在教學實踐中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和引導存在疏漏,未能充分發揮教育引導作用。

20250403103640021-20-b2570.png

在調查中,62.11%的學生表示教師定期檢查或評價課外閱讀情況,0.62%的學生表示教師沒有檢查或評價課外閱讀情況,意味著教師在課堂上可能沒有足夠關注和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行為,未能及時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和需求(如圖7所示)。

20250403103640094-56-4d73b.png

(四)閱讀實踐活動不夠豐富

筆者在調查中發現,84.4%的學生表示學校或班級閱讀氛圍濃厚,經常開展閱讀類活動;2.84%的學生表示學校或班級閱讀氛圍不濃,很少開展閱讀類活動,3.73%的學生甚至表示學校從未開展此類實踐活動,雖然有些班級開展了閱讀活動,但形式相對單一,缺乏多樣性(如圖8所示)。由于閱讀活動匱乏,閱讀過程單調無趣,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動力不足,閱讀技巧及閱讀習慣就很難養成。

20250403103640065-24-07737.png

二、培養六年級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對策

(一)教師: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一是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推薦一些經典書籍,介紹閱讀的重要性,以及對個人成長、社會進步的重要影響,讓學生明白閱讀不僅是為了獲取知識,還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人生修養,更是提升自我、實現個人成長的重要方式。

二是建立閱讀評價機制,通過評價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如教師可以設定閱讀任務,建立閱讀獎勵機制,要求學生定期完成閱讀報告,對在閱讀方面表現優秀的學生進行表彰,以此激勵更多的學生參與閱讀。還可以幫助學生制定閱讀計劃,讓學生明確閱讀目標,學會有效管理時間,能擠出時間閱讀。

三是引導學生學習、掌握閱讀技巧,如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主題思想,讓學生心中有數,能理解不同文體、不同體裁文章的主旨意思,能找出文章中與問題相關的信息點,能抓住重點內容、重難點知識和關鍵句等。還可以采用分組討論、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等多樣化的方式進行閱讀教學,并觀察、總結學生的學習規律,引領學生從被動閱讀向主動閱讀轉變,讓學生從不同層面探究問題。

三是教師要與家長建立穩固且優質的合作關系,還要與家長緊密聯系,如可以組織親子共讀分享會,讓家長與孩子共同分享閱讀心得;組織家長開放日活動,向家長展示學校的教育理念及獨特的教育方式,讓家長深入了解學校教育的內涵與精髓,進而激發家長投身學校教育事務的積極性。家校攜手,共同為孩子打造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充滿愛與智慧的成長環境,讓孩子在家校共育的溫暖陽光下茁壯成長。

(二)家長: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是家長要以身作則,以積極的態度帶頭投入閱讀中,為孩子樹立榜樣。還要養成經常閱讀各類書籍、報刊、雜志的良好習慣,無論是在陽光初升的清晨,還是在靜謐安寧的夜晚;無論是在繁忙工作的間隙,還是在休閑放松的周末都要持之以恒地閱讀。以自身對閱讀的熱愛、專注和堅持,為孩子精心打造一個充滿書香氣息的家庭環境,促使孩子逐步養成熱愛閱讀的優良習慣,讓孩子在耳濡目染中感受閱讀的魅力與重要性。

二是家長要引導孩子主動思考,讓孩子明確自己的閱讀目的。閱讀是為了學習知識、提升技能、拓寬視野,閱讀目的決定著書籍選擇的方向。思考和明確閱讀目的不僅可以幫助孩子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自己的書籍,還可以提高孩子的閱讀興趣。每個孩子的興趣愛好都不同,有的喜歡歷史,有的喜歡科學,有的喜歡文學,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課外書籍。此外,家長可以設定固定的閱讀時間,選擇適合自己和孩子閱讀的材料,在親子共讀中讓孩子感受閱讀的樂趣,提高孩子閱讀的積極性,培養孩子健康的閱讀習慣。

三是家長要以身作則,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還要積極參與學校的閱讀活動,與孩子一起讀書,讓閱讀成為家庭生活中一道亮麗且永恒的風景線。

(三)學校:建立完善管理工作機制

一是學校要積極優化教學安排,讓教師在課堂上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參與課外閱讀。要設立專門的閱讀指導課程,將課外閱讀納入課程體系,使之成為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設立教師閱讀指導獎,對在學生課外閱讀方面成績突出的教師給予表彰和獎勵。還要將課外閱讀指導與教師的職業發展掛鉤,將其納入教師考核和晉升中,以此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

二是學校要加強教師培訓,提升教師的閱讀素養和指導能力。還要定期舉辦閱讀指導培訓班,邀請專家授課,分享閱讀教學理念和方法,鼓勵并支持教師參加學習培訓,為教師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三是學校要注重閱讀環境的建設,積極為學生打造富有書香氣息的閱讀環境,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和文化素養。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多樣化的課外活動,如定期組織形式多樣的讀書分享會和深度討論會,舉行校園文化節等。還要提升圖書館的服務質量,為學生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

習近平總書記在致首屆全民閱讀大會的賀信中指出:“希望廣大黨員、干部帶頭讀書學習,修身養志,增長才干;希望孩子們養成閱讀習慣,快樂閱讀,健康成長;希望全社會都參與到閱讀中來,形成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濃厚氛圍。”由此可見,課外閱讀越來越受到國家、社會和家庭的重視,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課外閱讀也提出了明確要求。在問卷調查過程中,筆者清晰地洞察到學生在課外閱讀意識、閱讀習慣及閱讀實踐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基于此,筆者有的放矢地從教師、家長及學校層面深入剖析,并提出有針對性與可操作性的改進策略。總之,大力推進小學生課外閱讀活動有條不紊地開展,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已成為當下一項極為關鍵且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這一任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教育工作者持之以恒地予以密切關注、巧妙引導。唯有如此,才能促使語文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深度融合,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基金項目:2020年陜西省社科項目《基于OBE理念的應用型本科高校“雙師型”教師勝任力及專業發展研究》,項目編號:2020P031。

作者單位  安康學院教育學院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