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4月教育部發(fā)布《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后,教師課程理念得以改變和深化,學生學習主陣地——課堂也發(fā)生了許多可喜變化,學生越來越站到了課堂中央,改變學習方式成為了這次課堂變革的關鍵。

我們不妨聚焦現(xiàn)實課堂,看看學生真實學習狀況,然后再思考如何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如,教師創(chuàng)設真實問題情境,然后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學生看似主動了,但很多時候他們卻是漫無目的的,這樣的“主動學習”能有多少收獲?又如,在學習探究過程中,教師分配給學生不同任務,然后通過合作交流進行“匯總”,學生看似經歷了,但這種碎片式的探究是真經歷嗎?再如,在課堂學習交流中,師生熱烈互動,在步步為營的問答中得出結論,看似熱烈了,但這樣的討論有足夠思維空間嗎?……林林總總,似乎循著新課改的理念在探索與實踐,但離學生真實的學習還有很大距離,值得我們靜心反思。

這一輪課改更加強調“以生為本”“學為中心”,倡導“素養(yǎng)導向、綜合學習、學科實踐、因材施教”的教與學,鼓勵學生從被動接受者轉為主動學習者,真正發(fā)揮他們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因此,我們不能停留在表面上,還應追尋本質與內涵,讓學習在課堂中真實發(fā)生。那真實學習又是怎樣的呢?筆者認為至少在以下四個方面是要有所追求的。

一是明晰的學習目標。明晰的學習目標是學習活動的靈魂。學習目標不僅聚焦核心問題,為學生學習活動的開展指明方向,確保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習素材的合理性與學習方式的高效性,還要為科學評價提供指向,引導學生有效學習。二是真實的學科實踐。真實的學科實踐是學習活動的基石。學科實踐是具有學科意蘊的典型實踐,不同學科的學科實踐具有各自的內涵,學科實踐讓學生的學習能夠從理論走向實踐,由淺表深入到本質,使學科知識成為自身認知。它是學生將學到的知識和方法轉化為自身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同時還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及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能力。三是完整的活動經歷。完整的活動經歷是學習活動的關鍵。碎片化、散點式學習難以讓學生形成結構化的知識體系。只有經過系統(tǒng)架構,才能確保學生從一系列有序、完整的學習活動中經歷知識生長、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的過程,從而將零散的知識點串聯(lián)成知識體系,同時在活動中經歷整個探究過程,這也有利于學生思維的有序進階。四是獨立的深度思考。獨立的深度思考是學習活動的核心。只有給予學生獨立的時間和空間,鼓勵他們超越表面的信息吸收,深入知識的本質與內涵,才能使其通過自我質疑、分析、綜合和創(chuàng)新,克服點綴式、淺表化探索的弊端,形成獨特的見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不僅能發(fā)展學生的高階思維,還能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為其終身學習和個性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讓真實的學習發(fā)生在每一節(jié)課上,發(fā)生在每一個學生身上!

作者單位  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教師發(fā)展中心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