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的保護與傳承是當代社會面臨的重要任務之一,非遺保護不僅是文化部門應當承擔的職責,也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使命之一。高職院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場所,理應肩負起非遺傳承的重任。本文以略陽羌族羊皮鼓舞為例,概述了略陽羌族羊皮鼓舞進入高職院校舞蹈課程的價值及教學路徑,推動略陽羌族羊皮鼓舞通過高校舞蹈課程教學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傳承。

[關鍵詞]羊皮鼓舞  課程  創新  舞蹈教學

項目:漢中職業技術學院2021—2024年度教學研究與教學改革項目《舞蹈課程革命典型案例研究》,編號:HZZYJY2021208,主持人:付文娟。


引  言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加強城鄉建設中歷史文化保護傳承。中華大地上璀璨奪目的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蘊含著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的動力和源泉。略陽羊皮鼓舞是流傳于陜西省漢中市略陽縣白雀寺、荷葉壩、橫現河、馬蹄灣、白水江等地的一種帶有氐羌族文化色彩的民間舞蹈。2011年,略陽羌族羊皮鼓舞被列入陜西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本文以漢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對略陽羌族羊皮鼓舞融入高職院校舞蹈課程的過程展開研究。

略陽羌族羊皮鼓舞進入高職院校舞蹈課程的價值

略陽羌族羊皮鼓舞是漢中地區的一種傳統舞蹈,屬于羌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它不僅是一種舞蹈,更是一種文化的象征,承載了羌族的歷史記憶和文化精神,是羌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將漢中略陽羌族羊皮鼓舞融入高職院校舞蹈課程有三個方面的價值。首先,能傳承民族文化。羊皮鼓舞是羌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其引入高校舞蹈課程,可以讓年輕一代的學生直接接觸并學習這一傳統藝術形式,從而有效地傳承民族文化。通過學習和表演羊皮鼓舞,學生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羌族文化的歷史背景和藝術價值,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羊皮鼓舞的學習不僅是一種文化傳承,也是一種專業技能的培養。學生在掌握了這一技藝后,可以將其作為自己的一項專業技能,為將來的職業生涯增添亮點。

其次,漢中略陽羌族羊皮鼓舞進入高校舞蹈課程可以豐富和拓展舞蹈學、民族學、歷史學等學科的理論體系,推動學科的融合發展,揭示其背后蘊含的深層次文化內涵,對理解和研究古代社會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價值觀念等具有重要價值。羊皮鼓舞的跨學科研究,如對唱詞的跨學科研究,有助于學生了解這種舞蹈的精神追求以及動作難以表達的內涵,從而進一步提升對舞蹈藝術的理解和欣賞水平。

再次,漢中略陽羌族羊皮鼓舞進入高校舞蹈課程能夠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增強學生文化自信、促進地方文化交流。羊皮鼓舞是一種富有活力和激情的舞蹈形式,它可以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增添校園文化氛圍。通過在校園內開展羊皮鼓舞的學習和表演,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藝術才華,同時也可以增進學生之間的友誼和團結。學習羊皮鼓舞不僅能讓學生了解和接觸到不同的文化,還能夠增強他們的文化自信。通過學習和體驗羊皮鼓舞,學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羌族文化的魅力,從而增強了他們對中華民族多元文化的自豪感和認同感。

非遺民間舞蹈在全國高職院校的發展現狀

高職院校作為文化傳承的重要場所,其在非遺舞蹈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凸顯,但也需要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和教學方法,以更好地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發展。

首先,隨著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力度的加大,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開始意識到非遺民間舞蹈文化傳承的意義,并嘗試將其融入教育體系。這種文化傳承意識的提升,使得非遺民間舞蹈在高職院校中得到了更多的關注和重視,為非遺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其次,政府出臺的相關文件強調了職業教育在非遺傳承工作中的責任與義務,為高職院校在非遺民間舞蹈傳承方面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指導。一些高職院校如畢節職業技術學院結合民族地區非遺特色和傳承實踐,進行了傳播、傳承、創新非遺文化的實踐探索。這些實踐探索不僅有助于非遺民間舞蹈的傳播和傳承,還為高職院校的教育改革和創新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此外有研究指出,將“非遺”舞蹈融入本地高校課堂,可以傳播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多元一體化高校舞蹈教育發展。這表明高職院校在教學上逐漸采用多元的教學模式,以適應非遺舞蹈的特點。這種教學模式的創新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之成為具有國際視野和民族情懷的人才。

然而,盡管有這些積極的實踐,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部分地區成功申報民間舞蹈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后,忽視了對民間舞蹈的傳承和發展,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文化內涵的理解。此外,民間舞蹈發展制度不健全,缺乏對民間舞蹈藝人的保護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以上問題的存在對非遺民間舞蹈在高職院校的傳承和發展帶來了一定的阻礙。

略陽羌族羊皮鼓舞融入高職院校舞蹈課程的實施路徑

1.深入探討課程融合的策略與方法

本文選取了漢中職業技術學院的學前教育舞蹈課程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實地調查和深入分析,全面了解該課程的基本情況,包括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學生反饋等各方面內容。研究目標是解決當前舞蹈課程中存在的問題,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滿足學生的需求。在研究過程中,將充分利用國內已有的研究成果,結合漢中職業技術學院的實際情況,以服務地方教育、傳承和弘揚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核心宗旨,對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課程進行深入研究。研究將重點關注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評價等方面,以確保課程設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具體來說,研究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明確修訂的必要性。需要明確為什么對漢中職業技術學院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課程內容進行修訂,涉及該課程自設立以來所存在的各種問題,如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單一、缺乏地方特色等。

(2)分析問題所在。針對上述問題進行深入的地方文化融合分析。這意味著需要深入了解漢中地區的地方文化特色,以及如何將這些特色融入舞蹈課程中,使之更具地方特色和時代感。

(3)優化課程設置。基于上述分析結果,對漢中職業技術學院的學前教育舞蹈課程進行全面優化,包括但不限于課程內容、教學方法、評價標準等方面的調整。

(4)總結與反思。最后,對整個研究過程進行總結和反思,以期為今后的教學實踐提供有益的經驗和啟示。

通過本次研究,能夠為漢中職業技術學院的學前教育舞蹈課程提供一套更為科學、合理、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學方案,為培養更多優秀的學前教育人才作出貢獻。

2.將略陽羌族羊皮鼓舞融入課程的方法

(1)對略陽羌族羊皮鼓舞原始形態的收集與整理

對于原始舞蹈動作形態的收集和整理是傳承和發展民族民間舞蹈的前提。漢中《羊皮鼓》雖與《太平鼓》的形式相同,但表演差異很大。《羊皮鼓》的特點是奔放、瀟灑、熱烈、昂揚,舞蹈動作剛健有力,鼓點節奏緊湊明快。過去,《羊皮鼓》只在寧強、略陽、南鄭等縣的部分山區流行,多為祭祀、慶壇,春節時由端公或民間藝人表演。表演者頭纏紅、黃大布帕,上插黃表紙花,身穿長衫(長衫一角扎起),腰捆繡有神鬼圖案的紅、黃絲帶,腳蹬麻鞋,一手執鼓、一手握棰,邊敲邊唱邊舞。一般在主家堂屋、院內放一條長板凳,舞者在凳子上和周圍相互配合著對舞。其舞蹈原始、簡單、粗獷,鼓點變化不大,唱詞多以傳統的民歌為主。漢中《羊皮鼓》有其濃郁的陜南風韻和色彩,土色土香。1978年,陜西省歌舞團根據《羊皮鼓》改編為表達、歌頌山區人民鼓慶豐收的《山鼓舞》,參加了在大連舉行的全國舞蹈大賽。近幾年,在文藝工作者的整理、改進和提高下,舞蹈得到了快速發展,成為大家熱愛的集體舞蹈之一。

以漢中職業技術學院學前教育舞蹈課程為例,在課堂中融入略陽羌族羊皮鼓舞可以采取以下步驟:

①資料收集與整理

開展田野調查,前往略陽等地區,對羊皮鼓舞的原始形態進行深入的采集和記錄。收集相關歷史文獻、民間傳說、舞蹈視頻等資料,確保所整理的舞蹈動作和節奏保持其原始風貌。與當地文化傳承人、資深藝術家進行交流學習,獲取第一手的舞蹈技藝和表演心得。

②教材開發與課程設計

基于收集整理的資料,開發一套系統的羊皮鼓舞教學教材,包括舞蹈基本步伐、鼓點節奏、表演風格等。設計適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課程大綱和教學計劃,將羊皮鼓舞的學習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逐步深入學習。結合學前教育的特點,設計互動性強、趣味性高的舞蹈教學活動,以吸引學生的興趣并提高學習效果。

③實踐教學與工作坊

安排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如赴略陽等地區進行現場學習、參加羊皮鼓舞的工作坊或夏令營。邀請略陽羌族的文化傳承人或專業舞蹈老師來校進行面對面的教學和交流。組織學生進行羊皮鼓舞的排練和演出,通過真實的舞臺表演體驗來提升學生的綜合藝術素養。

(2)課程評價與反饋

建立一套多元化的課程評價體系,不僅考核學生的舞蹈技能,還要評估他們對羊皮鼓舞文化的理解與感受。定期收集學生、教師和校外專家的反饋意見,對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持續的優化和調整。

(3)跨學科融合與創新

將羊皮鼓舞與其他學科(如音樂、美術、體育)相結合,探索跨學科的教學模式,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鼓勵學生進行舞蹈創作,將羊皮鼓舞的元素融入原創作品中,促進舞蹈傳統的創新性發展。

通過以上方法,漢中職業技術學院學前教育舞蹈課程不僅能夠有效地傳承和發展略陽羌族羊皮鼓舞,還能為學生提供獨特的民族文化學習體驗,增強他們的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

3.略陽羌族羊皮鼓舞原始節奏學習

羊皮鼓是舞蹈的主要道具,在學習舞蹈的同時需要敲擊鼓點以做配合。

《羊皮鼓》音樂

(1)牛擦癢

中速

2/4 嚓嘭 嚓|嚓嘭 嚓| 嚓嘭 嚓 |嚓嘭 嚓嘭

嚓嘭 嚓|嚓嘭 嚓嘭|

(2)快流水

中速稍快

2/4 嚓嘭 嚓嘭 |嚓嘭 嚓嘭|

(3)野雞撲

中速

2/4 嘭嘭嘭嘭  嘭嚓|嘭嘭嘭嘭  嘭嚓|

嘭嘭嘭嘭  嘭嚓|

4.略陽羌族羊皮鼓舞從民間到課堂的動作提純與實踐

羊皮鼓是一種獨特而精彩的表演形式,它以其熱烈、歡快的氣氛以及粗獷、質樸的動作著稱。研究和記錄:需要對略陽羌族羊皮鼓舞進行詳細的研究,記錄下其基本步伐、動作、節奏和表演形式;需要與當地的羌族社區合作,或者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

動作提取:在研究的基礎上,提取出舞蹈的基本元素,如基本步伐、手勢、身體動作等。這些元素應該能夠反映出略陽羌族羊皮鼓舞的基本特征。教學設計:根據提取出的動作元素,設計出適合課堂教學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包括編寫教材、制作教學視頻、設計教學活動等。教學實施:在課堂上實施教學設計,教授學生略陽羌族羊皮鼓舞的基本動作和表演形式。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調整教學方法,以適應學生的學習進度和能力。評估和反饋:對教學效果進行評估,收集學生和教師的反饋,以便對教學內容和方法進行調整和改進。

5.融入課程的路徑

(1)打造非遺文化略陽羌族羊皮鼓舞文化示范課程

通過“非遺舞蹈文化”略陽羌族羊皮鼓舞進校園的活動進行傳播和發展,如將其民間舞蹈形態轉化為學院派,將其編創為教學組合等,不僅可以讓學生們更快地了解當地的文化,也可以讓學生對漢中少數民族產生更多的興趣,從而推動漢中非遺舞蹈略陽羌族羊皮鼓舞的進一步發展,讓學生了解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并進行更深刻的認知,增強其對民族文化傳承和保護的使命感,讓非遺舞蹈略陽羌族羊皮鼓舞進入漢中職業技術學院學前教育舞蹈專業課程體系。

(2)開發“非遺體驗路線”,加強非遺體驗實踐

漢中非遺舞蹈略陽羌族羊皮鼓舞動作變化多、幅度大、步伐特殊,舞蹈動作由模仿原始社會生活狩獵和勞動而產生,反映了羌族古代社會的風貌,表現了羌族先民團結統一的民族屬性,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對其進行深入研究,借鑒它的優勢,能夠對創新舞蹈形式起到推動作用。漢中非遺舞蹈略陽羌族羊皮鼓舞服飾具有一定的民族風格特點,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開發等方式,將漢中非遺舞蹈略陽羌族羊皮鼓舞進行創新,再拍攝制作成視頻進行宣傳,促進當地旅游業發展。通過視頻,讓人們直觀地了解漢中非遺舞蹈略陽羌族羊皮鼓舞和羌族特色服飾,吸引更多的人到略陽來游玩。探索非遺舞蹈體驗課程、組織非遺舞蹈等相關研學活動、開展民族服飾穿戴體驗,讓學生和游客深度了解漢中非遺舞蹈略陽羌族羊皮鼓舞的民族文化,在促進當地旅游文化產業發展的同時,推動漢中非遺舞蹈略陽羌族羊皮鼓舞得到更好的保護、傳承和發展。

(3)豐富課堂評價,鼓勵多元化創新

在將略陽羌族羊皮鼓舞融入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時,采用多元化的教學和評價方法是非常關鍵的。以下是如何豐富課堂評價并對創新進行多元化鼓勵的具體建議:

①制定評價目標

明確評價標準:根據羊皮鼓舞的學習內容,制定清晰的評價標準,如舞蹈技巧、節奏掌握、表演風格等。設定評價維度:包括技能掌握、創新能力、團隊合作、文化理解等多個維度,確保全面評價學生的表現。

②多樣化評價方式

教師終評:由教師對學生的最終表現進行評價,考查學生的學習成果和舞蹈水平。傳承人階段評:邀請略陽羌族羊皮鼓舞的非遺傳承人定期進入課堂,對學生的階段性學習成果進行評價和指導。學生互評:鼓勵學生之間相互評價,提高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過程評價:注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努力和進步,而不僅僅是最終成果。作品展示:通過公開演出、作品展示等形式,讓學生有機會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同時也接受觀眾的評價。

③實施與調整

試點實施:在部分班級或學年中先行實施新的評價體系,收集反饋意見。

持續優化:根據實施效果和學生、教師的反饋,不斷調整和完善評價方法。

共享經驗:將成功的經驗和做法推廣到其他課程和專業中。

通過這樣的多元化評價體系,不僅能夠更全面地評估和支持學生的學習,還能鼓勵他們在傳統文化學習中展現出更多的創新性和主動性,從而促進略陽羌族羊皮鼓舞在高職院校的傳承與發展。

結  語

略陽羌族羊皮鼓舞融入高職院校舞蹈課程的實證探索,為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提供新路徑,為高職課程改革和文化培育提供有益借鑒,為培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奠定基礎。研究發現,地方民族非遺項目融合高職院校舞蹈教育有效可行。學生對羊皮鼓舞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反映出學生樂意接受傳統文化,提升文化自信。未來研究可著眼于如何解決傳統舞蹈與現代教學方法有效結合,如何建立師資培育體系,如何深入挖掘地方文化教學資源。

參考文獻:

[1]關旭.地方非遺傳統文化融入高校舞蹈課程路徑探究[J].戲劇之家,2023(34):128-130.

[2]吳冰晶,白銳,何鵬麗.傳承民間藝術,融入陜北秧歌——關于高校舞蹈教學的思考[J].藝術大觀,2022(6):109-111.

[3]蘭尋.舞蹈類“非遺”與地方高校專業教育的耦合模式研究——以肇慶地區為例[J].肇慶學院學報,2024,45(1):37-41.

[4]林靜欣.論“非遺”舞蹈在高校舞蹈教育中的傳承[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23,29(4):40-44+54.

[5]郭潔.陜西民間舞蹈“略陽羌族羊皮鼓舞”的傳承與保護[J].百花,2021(1):88-91.

(付文娟:漢中職業技術學院)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