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是在體育課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競爭意識和自我管理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成長,但教學實踐中存在思政建設目標定位模糊、教師思政素質不足、課程思政建設與學科專業發展有沖突,以及課程思政建設的資源保障不足等問題。鑒于此,本文提出加強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目標定位、提升高校體育教師思政素質、協調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與學科專業發展的關系,以及加大資源投入等策略,以期為高等教育思政工作的創新性發展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體育課程思政  高校體育課程思政  立德樹人  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3年西藏自治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一般項目(思政專項)“立德樹人視域下西藏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研究”(項目編號:JG2023-30);西藏自治區教育科學研究2023年度重點課題“西藏體育教育高質量發展體系與效果研究”(批準號:XZEDKP230015)。


引  言

高等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與塑造。體育課程不僅是鍛煉身體、增強體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競技精神、意志品質等綜合素質的有效載體。將體育課程與思政教育相結合,可以讓學生在參與體育活動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然而,在實際操作中,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面臨諸多困境。例如,課程內容與思政教育脫節、教學方法單一、師資力量不足等,制約了其價值的發揮。本文旨在通過深入研究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價值意蘊和現實困境,探討有效的推進策略,以期為高等教育思政工作的創新性發展提供有益參考。

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價值意蘊

1.培養學生健康的體魄和優秀的道德品質

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核心目標是通過體育教學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集體觀念、道德品質和社會責任感。首先,通過豐富多樣的體育內容和活動,增強學生體質和身體素質,同時培養學生的自律意識和堅持不懈的品質,使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其次,強調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學生在體育活動和比賽中,需要與同伴合作、協調和溝通,培養良好的團隊精神。此外,體育課程中的集體活動也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集體觀念,培養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最后,注重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和社會責任感。在體育活動過程中,教師會鼓勵學生遵守規則、尊重對手、團結友愛、公平競爭,培養學生的良好道德品質。此外,還有助于學生領會團隊合作、公平競爭和互助友愛的重要性,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

2.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作為高校教育的組成部分,體育課程不僅僅是為了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更重要的是通過體育活動的學習和實踐,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豐富的國民性格。首先,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通過體育課程,學生可以深入了解國家的歷史和文化,體驗民族精神的力量。體育活動中的團隊合作、競爭精神和拼搏意識,都是培養學生愛國情懷的重要途徑。其次,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能夠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體育課程不僅是個人身體素質的培養,更是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的重要載體。通過體育課程,學生可以體驗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的重要性。例如,在團隊體育活動中,應引導學生相互合作、互相扶持,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和責任感。同時,還可通過志愿者服務和社會實踐等形式,讓學生深入社會,了解社會的需求,通過體育方式為社會做出貢獻。

3.增進學生之間的團隊合作和友誼

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在增進學生之間的團隊合作和友誼方面具有重要的價值。體育活動作為一種集體性的運動形式,注重個體之間的相互配合和團隊協作,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團隊合作能力。通過團隊合作的身體活動,學生能夠在互動中摸索溝通、協商、合作等技巧,從而提高團隊協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體育課程思政建設還有助于增進學生之間的友誼。體育活動提供了一個共同的平臺,學生能夠在運動中互相交流和分享樂趣,從而增強彼此之間的友誼和親近感。

4.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

在高校體育課程中,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入,可以使學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價值觀念的內涵,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首先,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在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方面起到關鍵作用。通過體育鍛煉,學生能夠感受到運動帶來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可培養積極向上、勇于拼搏的精神。同時,體育活動還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和自尊,讓他們面對挑戰時能夠勇往直前,充滿信心地迎接人生的各種考驗。其次,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有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在體育活動中,學生會學習到團隊合作、公平競爭、遵循規則等價值觀念,這些價值觀念對于學生的人生發展和社會交往都具有重要意義。通過體育課程思政建設,能夠培養學生更好地關愛他人、尊重他人,養成相互合作的精神,成為有道德、有責任感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現實困境

1.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目標定位模糊

高校體育課程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在實際推進過程中存在一些現實困境。首先,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目標定位模糊。當前,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目標并不明確,有些教師對思想政治教育在體育課程中的具體要求和目標缺乏深入認識,僅將其作為傳授知識、技能的手段,忽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價值,導致體育教學過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指導和引導不夠到位,無法真正實現課程思政建設目標。其次,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面臨教學內容單一的困境。目前,高校體育課程大多側重于技能的培養和競技能力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方法相對單一,缺乏更全面的思政內容和深度的思政闡釋,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在體育課程中的滲透和融入程度不夠,無法真正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再次,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存在評價體系不完善的問題。在當前的高校評價體系中,體育課程思政建設往往被輕視,評價指標主要關注學生的體育技能和競賽成績,而對于思政教育的考核和評價標準缺乏具體要求,導致思政教育的實施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和支持。

2.高校體育教師思政素質不足

首先,高校體育教師的思想政治理論知識掌握程度不高。一些高校體育教師缺乏系統的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儲備,對于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等核心內容的理解和把握不準確,不能很好地將其融入教學中,導致課程內容單一化,缺乏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融合。其次,高校體育教師的師德修養亟待提高。有的體育教師在專業知識方面表現出色,但在師德方面存在一定問題。他們對學生的思想關懷不夠,不能耐心傾聽學生的困擾與心聲,缺乏必要的溝通和引導能力。此外,還有的教師存在虛假教學、懶散工作的現象,無法做到嚴格要求自己,更無法要求學生。最后,高校體育教師的教育理念需要轉變。一些教師僅重視學生的體育技能訓練,過分強調競技成績,但忽視了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以及體育教育對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的影響。

3.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與學科專業發展的沖突

首先,教師隊伍結構存在問題。長期以來,體育課程注重的是技術能力的培養,而思政教育需要具備較高的理論素養和思想引領能力,因此高校要擁有一支既擅長體育技能教授,又具備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教師隊伍。然而,目前高校體育教師的思政教育能力相對薄弱,存在思想理論素養不足、認識水平不高的問題,導致體育課程思政建設受到一定制約。其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與學科專業發展存在沖突。當前,高校的體育課程面臨著時間有限、課時安排緊張等問題,而學科專業的知識體系和教學內容也需要逐步完善和深化。在這種情況下,體育課程與思政教育的融合往往會受到一定的壓縮和侵蝕,體育課程教學可能會更加偏向技能和運動訓練,而思政教育效果則相對較弱,致使體育課程思政建設難以推進。

4.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資源保障不足

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現實困境還包括資源保障不足。首先,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所需的人力資源相對匱乏。思政課程的開展需要有專業素養高、思想政治水平較高的教師。然而,目前的高校體育教師隊伍普遍存在師資結構不合理、人才培養不足等問題,無法滿足課程思政建設需要。其次,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所需的物質資源有限。體育教學場地、設施設備、教學材料等物質資源對于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至關重要,但由于資源分配不均、投入不足等原因,很多高校無法滿足要求。最后,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所需的財務保障不足。思政教育工作需要一定的經費投入來支持教學、研究和師資培養等方面的開展,因財政分配緊張、資金來源有限等問題,致使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存在財務保障不足的現象。

推進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策略

1.加強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目標定位

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是當前高等教育體制改革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而加強課程思政建設的目標定位是確保學生全面發展的關鍵。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體育課程不僅僅是為了培養學生的體育技能,更是為了通過體育活動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自我管理能力和團隊精神。因此,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目標應該明確,既要注重學生體質的提高,又要關注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但在實際中,體育課程思政建設面臨著一些現實困境。首先,一些高校對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認識不足,領導和教師都不夠重視。其次,體育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方法滯后于時代發展和學生需求,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此外,有的體育教師因缺乏相關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無法有效地開展思政教育。

為推進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可以采取多種策略。首先,高校要提高對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認識,將其納入學校教育發展戰略中,并制訂相應的制度和規劃。其次,高校應該加強對體育教師的培訓和選拔,提高他們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增強他們的思政教育意識。同時,鼓勵教師探索多種教學方法和評價體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此外,要加強與體育組織和社會力量的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體育鍛煉機會和思政教育資源。

2.提升高校體育教師思政素質

推進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策略之一是提升體育教師的思政素質。高校體育教師作為體育課程的傳授者和引導者,其思政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成效。提升高校體育教師的思政素質,首先要注重課程思政教育的全面性和系統性。高校體育教師應廣泛學習,涵養思政課程的知識,深入理解國家政策、黨的教育方針以及時事政治等內容,以全面提高思政素養。此外,高校體育教師還應加強自身道德修養和師德師風建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備高尚的師德,注重教育教學活動的規范性和師生關系的良好互動,真正成為學生道德修養的榜樣。其次,應加強高校體育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和交流,使其科學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和輔導工作,通過德育實現對學生成長的引領。

總之,提高高校體育教師的思政素質是推進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策略之一。高校體育教師應重視自身政治素養和職業素養的提升,注重自身道德修養和師德師風建設,以更好地實現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目標。

3.協調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與學科專業發展的關系

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是指在體育課程教學中注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意義,旨在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和社會責任感。然而,在推進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會存在教學資源不足、教師專業素養不高、評價體系不完善等問題,為此,需要協調體育課程建設與學科專業發展之間的關系。首先,應加強跨學科的合作與交流。體育課程思政建設不僅需要體育專業領域的知識和教育理論,還要融入哲學、政治學、社會學等相關學科的理論支持,通過與其他學科的合作,可以讓體育課程思政建設更加深入和全面。其次,要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學科教師應主動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培訓,并提高對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認識和理解。學校要加強教師團隊建設,鼓勵教師之間多合作與交流,共同探索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有效途徑和方法。此外,還需優化評價體系。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評價方式應更加多元化和科學化,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和思想品德的培養,可通過制訂科學的評價指標和評價方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價值觀。

4.加大對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資源投入

在推進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過程中,需要采取相應的策略。首先,加大對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資源投入是至關重要的。高校應該增加專業素質較高的教師隊伍,提供更好的教育設施和器材,投入更多的人力、財力和物力資源,提升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水平和質量。其次,要注重體育與思政的有機融合。高校體育課程不僅僅是傳授運動技能和健身知識,更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和社會責任感,通過科學的內容設置和新的教學方法,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體育教育的有機統一。此外,還需要建立有效的評估和監督機制,加強對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評估,及時發現教育教學中的問題和不足,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糾正。同時,應建立健全師生互動監督機制,通過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和反饋,進一步完善體育課程的思政教育效果。

總而言之,推進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需要加大資源投入,注重體育與思政的有機融合,并建立有效的評估和監督機制。只有在這些策略的共同努力下,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積極貢獻。

結  語

本文系統闡述了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價值意蘊、現實困境及推進策略,強調體育課程在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對價值意蘊的深入解讀,明確了體育課程不僅是體育鍛煉的平臺,更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載體。然而,現實中存在教育資源分配不均、教學內容與思政元素融合不足等問題,制約了體育課程的思政功能發揮。因此,提出針對性的推進策略至關重要。高校應優化體育課程內容,提高師資水平,并強化思政教育在評價體系中的地位。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作用,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溫志宏,王厚雷.體育課程思政建設中關鍵問題判別及教學應對[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3,57(11):93-100.

[2]劉鋒.新時代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內涵、難點及應對策略[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23,38(2):136-142.

[3]丁振賓.立德樹人視域下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維度及實踐探究[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3(34):95.

[4]豐濤,趙富學.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分段推進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23,42(4):24-30.

[5]李林,趙富學.高校體育教師課程思政建設能力培育的問題聚焦與破解路徑[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2,56(9):91-100.

[6]吳向寧.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內涵、困境與推進策略[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22,34(4):384-392.

[7]周銀.高校體育教師課程思政能力提升探索[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3(43):111.

[8]祝歡.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推進策略[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3(5):99-100.

(張青:楊凌職業技術學院;朱亞成:西藏民族大學體育學院)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