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上,西安交通大學黨委書記盧建軍,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校長張立群代表學校出席了相關活動,并作主旨報告演講。

3月30日,記者圍繞西安交大在論壇上亮相的創新改革實踐,對他們進行了專訪。

記者:近年來,西安交大在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等諸多領域發展迅速。您二位在論壇上分享了哪些經驗?

盧建軍:我作了“以企業主導的產教深度融合為突破口、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發展、破解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難題”主題報告。

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就是將發展科技第一生產力、培養人才第一資源、增強創新第一動力更好結合起來,其最佳結合點和突破口就是產教深度融合。應加快推進企業主導的產教深度融合,發揮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各類創新主體的優勢,破解產教深度融合的痛點、堵點、難點,從制度機制上破解制約協同創新的深層次矛盾,形成科技、人才、創新互相促進的系統效應。

張立群:我以學校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經驗做法為例,提出要發揮高校原創技術策源地功能,持續提供高質量技術。

我介紹了西安交大創立的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聯合體。在這個聯合體中,大學拿出一部分土地把企業引入校園,雙方共同“出題”、共同“答題”,建立一個互信互利模式,從而實現共同育人。由此一來,企業的研發人員更有動力,學生和高校教師也得到成長。

同時,西安交大構建面向未來的技術轉移生態,設置了前沿科學技術學科交叉中心,并依托學科交叉中心在未來能源、先進電子、醫工交叉、人工智能方面設置多項研究課題,支持基礎科學研究。

記者:西安交大在產教深度融合方面取得了哪些新成效?

盧建軍:近年來,西安交大牢記“向科學進軍,建設大西北”的西遷初心和“扎根西部、服務國家、世界一流”的辦學定位,依托創新港,實施“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創新工程,匯聚全球創新資源、聚焦國家發展戰略、對接地方產業需求、引入各類金融資本、培育良好創新生態、培養卓越創新人才,建設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改革示范區,打造服務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創新引擎。

截至目前,西安交大與227家龍頭領軍企業簽署共建聯合研究院(中心)協議,其中世界500強企業53家、中國500強企業70家,建立85個校企深度融合創新聯合體,解決企業技術難題2500余項,聘請995名企業導師,培養2000余名工程碩士博士,建設一支71人的職業化技術經理人團隊,引入204只種子天使基金、317家金融機構,轉讓許可專利1400余件,孵化科技型企業214家,引進“校招共用”高層次人才324人。

記者:這次參加中關村論壇年會,有什么令您印象深刻的事情?

張立群:在3月29日的第十四屆“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頒獎典禮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我校教授徐宗本榮獲吳文俊人工智能科技成就獎。他是今年全國唯一獲得該獎提名的人。

“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被譽為我國智能科學技術最高獎,是人工智能領域的最高榮譽象征。吳文俊人工智能科技成就獎是該技術獎中最有含金量的獎項。

西安交大在人工智能領域一直處于研究與應用的最前沿,獲批人機混合增強智能全國重點實驗室、大數據算法與分析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人工智能產教融合創新平臺等多個國家級平臺。學校將2025年定為“人工智能賦能年”,啟動實施“人工智能先導計劃”,開展AI+“專業、課程、教學、學習、評價、資源、平臺”七大工程,全方位打造AI賦能教育的新生態。

希望西安交大全體師生以徐宗本院士為榜樣,精勤求學、敦篤勵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