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論壇專家眼中的陜西科技創新
作者:郭詩夢
發布時間:2025-03-29 14:00:42 來源:陜西日報
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3月27日在北京開幕。曾在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有多年求學經歷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器人研究所名譽所長、中關村智友研究院院長王田苗,北京中科創星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陜西光電子集成電路先導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米磊參加了本次論壇。
結合他們的求學經歷和科研工作方向,記者進行了專訪。
記者:作為中關村科技成果轉化50人論壇的特邀專家,您覺得當前國內科技企業的發展現狀是什么樣的?您認為科技成果轉化的關鍵是什么?
王田苗:近年來,結合技術生態、產業生態創新,許多企業高管投身科技創業,憑借自身擁有的技術和經營管理經驗,取得了一些科技成果。
在全球化和世界經濟格局重塑的大背景下,科技競爭的關鍵在于誰能率先發展、掌握更多的主動權。要在科技競爭中掌握主動權,一定要聚焦顛覆性變革的產業和科技創新成果,比如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生物科學技術等。
記者:作為一名科技型企業的創始人和孵化者,您在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上有什么收獲和感觸?
米磊:今年的中關村論壇年會主題為“新質生產力與全球科技合作”,我覺得與當下國內外的科技發展趨勢非常契合。新質生產力強調創新,是傳統生產力量變積累基礎上的一次質的躍遷。
這次論壇展示了國內外最前沿的科技,我收獲頗多。盡管一直在科技領域深耕,但當我看到論壇年會上發布的重大科技成果時,還是不由得為我國科技發展速度驚嘆。國家對新質生產力的重視以及我國科技的快速發展,堅定了我投身科技創新創業的決心,要不斷探索科技成果轉化的道路,把更多社會資本用于科技創新。
記者:您在西安交通大學獲得學士學位,在西北工業大學獲得碩士、博士學位。在陜多年的求學經歷,讓您對陜西科技發展有深刻的了解。您覺得陜西在科技創新方面有哪些優勢?在哪些領域可以有新的突破?
王田苗:陜西高校科教資源十分豐富,在基礎研究、材料等方面取得了很多優質成果。我在多年的求學和工作中認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覺得陜西高校培養的人才踏實、專注,非常適合在科研領域發展。
作為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人員,我覺得陜西在具身智能技術與農業、能源等領域相結合等方面還有很大發展空間,可以在這些領域加強科研攻關,廣泛開展應用,爭取取得更多新突破。
記者:作為土生土長的陜西人和光學領域的專家,您對陜西的科技發展有什么期望?
米磊:我在西工大求學,后來又在西安光機所讀博、工作。多年的求學和工作經歷,讓我對陜西科研領域有一定了解。陜西有非常強大的科研實力,高校、科研機構、專業人才眾多,科技創新成果更是數不勝數。我覺得陜西在光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領域大有作為、也大有可為。比如在下一代光子芯片、光伏材料、下一代可控核聚變的超導材料、關鍵設備材料等方面,陜西具備很好的發展前景。希望陜西未來能繼續發揮科教優勢,依托“三項改革”等利好政策,攻克更多“卡脖子”難題,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堅實的科技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