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學院教授梅雪松給學生授課。  楊敏 攝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扎實推進優質本科擴容。這體現了黨和國家對優質高等教育的更高期望。”3月18日,西安交通大學招辦主任曹良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為響應國家對拔尖創新人才的重大需求,西安交大連續10年穩定推動擴大本科生招生規模,2019年至今已增加招生計劃1500人,2025年將繼續擴招200人,招生規模將達6350人。

“瞄準國家戰略和產業升級需求,我們在全國率先創辦了人工智能、儲能科學與工程、智能制造、能源互聯網工程、網絡安全、醫工學等新興專業,培養緊缺人才,探索解決關鍵難題。”西安交大教務處處長王秋旺說,為保證本科生培養質量,學校面向國家需求,近年來推出了一系列強有力的舉措,確保本科生培養提質擴容。

在招生專業設置上,西安交大堅持“四個面向”,聚焦物質科學、先進制造、生命醫學、信息技術等領域相關專業的人才儲備。“2025年將繼續擴大人工智能、信息技術、儲能技術、電氣能源、醫工交叉等學科領域的招生規模。”曹良志說。

擴大招生規模不是簡單增加數量,而是招生、培養、管理、就業聯動優化專業規模。西安交大以滿足新時代對人才的需求為宗旨,通過科學規劃,統籌推進招生規模優化調整。學校立足“雙一流”建設目標,綜合考慮在校生規模、師資配比、學科發展、培養質量、就業需求等多維度要素,通過動態調整各學院招生結構,精準對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領域。

在探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路徑上,西安交大起步很早。1985年,學校就創辦少年班,探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到今年,少年班已歷經整整40年,形成了一套適合中國國情、自主創新的“科學選拔、因材施教、發掘潛能、砥礪品行、培育精英”拔尖人才培養體系,初步破解了“基礎—高等教育銜接難、早慧少年發現選拔難、因材施教方案設計難、心理與智力同步發展難”等教育難題。少年班至今已有畢業生1800余人,得到社會各界認可。

2007年,西安交大先后創辦錢學森班和侯宗濂班,培養在工科和醫科方面具有特殊創新才能的優秀學生。2009年,學校數學、物理等專業先后入選國家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

2024年,西安交大創設“珠峰計劃”(綜改試驗班)。該計劃以前沿科學問題和國家重大需求為導向,以“大師引領、優中拔尖、一生一策、科研為媒”為特色,通過構建師生“伴學伴長”的人才培養體系、“本博一體化”的貫通培養模式、“一生一策”的個性化人才培養路徑、項目牽引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范式,開展未來5年至10年世界范圍內科學前沿探索。

“我們的目標是培養一批有理想、有信念、有擔當,能夠在本領域作出重大科研突破,具有國際影響力及引領未來發展、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的科技創新領軍人才。”西安交大錢學森學院常務副院長楊森說。

隨著AI技術的不斷突破,西安交大不斷推動AI賦能教育教學改革創新,實施“AI+專業、課程、教學、學習、評價、資源、平臺”七大工程,面向未來建設知識圖譜、能力圖譜、素質圖譜,從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和培養模式等全流程、全鏈條開展探索與實踐,致力于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發展所需的拔尖創新人才。

在“AI+專業”人才培養改革中,西安交大以學科交叉融合為核心,形成了超前試點、全面升級的“1+3+4+N”的專業體系:建設1個AI專業、升級3個優勢專業、增設4個AI賦能專業方向、探索建設N個“AI+微專業”。

在該專業體系中,學校大力推動傳統優勢專業的改造升級,目前已開設了智能制造工程、能源互聯網工程、大數據管理與應用等3個AI相關專業;深化交叉融合培養模式改革,增設了智能化工、數據科學、數字經濟、語言數據科學等4個“AI+專業”新方向。

“學校還將探索建設一批‘AI+微專業’,為更多不同專業背景的學生提供學習掌握AI知識和能力的機會,打造AI領域人才培養高地。”西安交大教務處副處長蘭劍說。

在擴大招生規模的同時,西安交大綜合考慮各省高考報名人數、教育發展水平等因素,重點向生源大省、中西部地區和重點高校錄取比例偏低的省份傾斜,助力破解教育發展不平衡問題。同時,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持續穩步擴大“國家專項計劃”和“高校專項計劃”招生規模,切實為貧困地區和農村學子創造更多接受優質高等教育的機會,讓教育發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