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65個世界氣象日即將到來之際,寶雞市高新區第二小學攜手寶雞市老科協和學校科學共建單位——渭濱區氣象局,開展了“氣象知識進校園 童心探秘新發現”科普宣傳活動。活動通過氣象知識展覽、互動講解、現場問答等形式,向學生和家長普及了氣象科學知識,增強防災減災意識,激發探索自然的興趣。

image.png

展板科普駐足  圖文并茂學新知

活動開始,氣象局工作人員圍繞“攜手縮小早期預警差距”主題,通過10余塊氣象科普展板,讓操場變成為“露天課堂”。生動的圖文資料,展現了“二十四節氣與農耕”“氣象預警信號解讀”“氣候變化與生態保護”等內容。

互動問答解疑惑  彩頁科普拓視野

氣候變化加劇,極端天氣頻發,每一條預警信息都是生命的倒計時。然而全球仍有三分之一人口無法及時獲取災害預警,這不僅是科技的鴻溝,更是生命的差距。活動現場發放的氣象知識宣傳彩頁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呈現氣象符號、防災口訣等內容,深受學生喜愛。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學生們圍在一起,認真駐足觀看。三年級(6)班的同學們指著“二十四節氣與農耕”展板感慨:“原來‘谷雨’不僅是一個節氣,還關系著農作物的播種時機!真的是太神奇了,我回去要講給爸爸媽媽聽。”

image.png

課堂教學深融合  科學素養潤童心

隨后,回到課堂,老師特別設置“氣象知識我來講”互動環節,同學們根據自己日常掌握的氣象知識,結合展板宣傳內容和工作人員知識講解,踴躍參與氣象知識競答。同學化身為“小小氣象講解員”,為大家講解自己學到的氣象知識。

近年來,該校建立校園科普常態化機制,正以生動實踐詮釋“雙減”政策下的素質教育新路徑,為培育具備科學精神與責任擔當的新時代少年注入持續動能。此次科普活動通過“展、學、問、踐”的多元形式,將氣象科學的魅力深植學生心間。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