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班時會經過一小段特別窄的路,那段路未畫雙車道標志,人行道也不夠寬闊,道路的兩邊是密集的老舊小區。

因為緊鄰小區,雖然道路兩頭都設置了醒目的禁停標志,且交警會時不時貼罰單,但在道路兩邊停放車輛的人依舊很多,導致道路中間僅剩一車寬的距離,開車經過只能緩慢行駛,若遇到南北會車就會“頂牛”,非常擁堵。

車輛的亂停亂放還沒有治理好,周圍的小攤小販又開始在并不寬闊的人行道上擺攤賣菜,買菜的人只能在停放車輛的縫隙中走動,使原本就擁擠不堪的路面更加混亂。因此,負責市場監督的管理人員也出動了,而小商販采取“你來我走,你走我來”的戰術,和執法人員打起了“游擊戰”。

這段幾百米的路,成了人們每日吐槽的“腸梗阻”。

有一天,我開車駛入這條路,突然發現道路不同于往日,街道干凈清爽,以往停放的車輛也不見了,人行道上更是沒有一個人擺攤。原來是道路中間加上了三十厘米高的小護欄,將道路一分為二,每側只能供一輛車通行,也不好將車亂停亂放了。道路一順暢,車輛行駛的速度也能更快些,行人沒有了兩旁停放的車輛的“庇護”,便無法在道路上逗留,缺少了顧客,小攤販自然也就消失了。

一道低矮的護欄,解決了長期以來耗費大量人力也解決不了的難題。

學校的管理工作也會面對很多問題,但往往在我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后也收效甚微,是否因為缺少了那道“護欄”?

在前段時間的外出學習時,我和同行交流,有老師談到自己這學期被借調到一所新學校擔任中層,這所學校老師的“躺平”現象嚴重,外出比賽沒人愿意參與,連自愿承擔管理崗位的人都找不出來,校長很著急,每次開會都會給老師們講師德師風、講道德情操、講奉獻意識。但據她觀察,就算校長在臺上講得口干舌燥,大部分老師還是玩著自己的手機,幾乎沒人認真聽,會議剛結束,老師們便迅速離場,第二天“濤聲依舊”。我問她:“你們學校的制度導向是什么樣的?是多勞多得、優質優酬?還是‘大鍋飯’、論資排輩、‘你好我好大家好’?”她說不清楚學校的制度。我告訴她,能走上教師崗位的人都是有教育良知的,都是愿意把事情做好的,也都是想要實現個人價值的,就這一點而言,我們要充分信任每一位老師。但同時老師也是人,她有家庭、要生活,她有獲得尊嚴和實現價值的需求,學校要先建立一套公平公正、獎罰分明的制度體系,讓每位老師看到方向、看到目標、看到希望,這是最基礎的管理。如果沒有這樣的制度管理,講意識、講情懷、講文化都是水中浮萍,扎不了根的。

道路中間的護欄一旦立起來,亂七八糟的車輛就會自動歸位,因為亂停亂放衍生的攤位混亂、行人橫穿馬路等亂象就會自動消失,每一輛車都會行駛在正確的道路上,禁停標志不再形同虛設,執法人員和交警也不用天天盯著,所浪費的大量人力就能回歸本職。對學校的管理工作來說,制度就是管理中的那道“護欄”,一旦“立”起明確的制度,老師們會為了實現自我追求、價值、尊嚴而努力,當所有老師都回歸本職,學校的一切工作也能正常有效地運轉起來了。

做學校管理,不下狠心立起“護欄”,就只能在一個又一個的“圈”外打轉,無法觸及核心,也永遠無法解決問題。

作者單位:陜西省寶雞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