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老套”的育人方法
作者:包小為
發布時間:2025-03-20 09:16:32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基于學校的育人工作,各學校、教師研究了各種策略,嘗試了眾多方法,尤其是在自媒體的影響下,教師們的育人方法層出不窮且新鮮得當,讓學生很是受用。但是,我今天卻想分享兩種可能有點兒“老套”的育人方法。
方法一:堅持開展問卷調查活動
在一次班級期末問卷調查中我們得出一條非常有價值的結論,這次調查也鼓勵了我們堅持做班級問卷調查。我們驚喜地發現,學生非常喜歡將內心的想法訴諸筆端。相較于把學生叫到跟前進行面對面交流,學生更喜歡這種偏隱蔽的“交談”方式,尤其是家長經常不在身邊的學生。
那次問卷調查的主題是:你如何看穿品牌鞋的現象?
按照以往的教育經驗,我們幾乎都會認為學生穿品牌鞋是為了攀比。但是在看完問卷結果后,我們頗感震驚,因為很多學生勾選了“穿品牌鞋是為了自我保護”,這也直接影響了我們當月的班會主題。如若沒有這樣一次問卷調查,身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根本不清楚在學生眼中,對于很多問題,他們思考的角度和出發點與我們大相徑庭。
在這之后,德育處認為教師們需要重新認識“調查問卷”的作用,它不單純是形式上的走過場,我們完全可以把它作為與學生溝通的關鍵橋梁。就目前學生的成長環境而言,我們解決學生成長問題的前提一定是了解學生。
因此,我們以一個月兩期的節奏來開展“溫暖午間——調查問卷”活動,根據目前年級管理、班級管理中出現的突發問題來設計主題,問卷內容的設計也由淺入深,并強調問卷調查活動的隱私性,以鼓勵學生寫下真實想法。同時,做好教師培訓工作以保護好問卷信息。
隨著問卷調查活動的開展,我們設計的主題包括“中學生使用手機”“中學生互送生日禮物”“中學生日常交友語言文明”“中學生頂撞父母”等。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部分主題的問卷信息較為敏感,但是在不記名的基礎上,學生們“輸出”了很多關鍵信息。而這些關鍵信息,為教師們從容應對突發事件提供了非常大的幫助。
在問卷調查活動的基礎上,我們深入總結了目前學生的心理狀態,并逐漸發現,長期構建起這樣一個匿名的、可以敞開心扉的師生溝通渠道非常重要。所以,我們重拾“心橋信箱”,方便學生寫下自己想說的任何話,也鼓勵學生和任何一位自己信任的教師寫信交流,如果學生有希望收到回信的意愿,相應的教師也會及時和該生溝通。
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大大小小的困惑,他們需要的是能理解、尊重、包容的傾聽者,但在家里,有些家長由于忙碌無暇顧及,有些家長覺得“孩子就喜歡胡思亂想”,更有家長無法接受自己孩子的種種表達,親子溝通渠道被封閉;在學校,師生間天然的“身份距離”讓很多學生不敢與教師交流。長此以往,很多學生沒有可以被傾聽的渠道。所以,當我們在學校中堅持構建這樣一條路徑,讓學生能夠發聲并敢于表達、提出疑惑、尋求幫助時,很多問題是可以提前規避的。
開展問卷調查活動是我們了解學生真實內心世界的最佳路徑,也是最安全的路徑。只要我們能做到在一定程度上為其“保守秘密”,學生是非常樂意敞開心扉就一些敏感話題或關鍵問題談個人想法的。
方法二:不可忽視的集體活動的力量
在一次問卷調查中,我們收獲了這樣的結論:學生們喜歡集體活動。學生坦言:“我在集體活動中可以獲得自信。”
調查結果看似平平無奇,卻對我們的啟發非常大!在學業成績日益重要的影響下,我們曾減少了很多活動,甚至一年一度的運動會都成了學生們無比奢望的活動。
問卷中,一位學生在回答“為何喜歡集體活動”時,給出的一個原因是:“無事就會生非。”這對于我們教師來說無疑是醍醐灌頂之言。我們開始反思教育工作:為了抓成績,有些學校開始“精選”一些活動;為了學生的安全,有些學校開始“規避”一些活動。而對于學生,他們失去了很多在集體活動中涵養品格的機會。
后來,我們便堅持開展一系列集體活動,在集體活動中,學生的可愛樣貌會被完全展現:有些平時鬧過矛盾的同學在一些活動中會為了班級集體榮譽選擇冰釋前嫌;有些學習成績不是很理想的學生在活動中會積極展示自己的其他才能;有些平時稍顯自卑的同學在一些活動之后會逐漸變得開朗。
其中有一位女生,性格自卑且敏感,別人一句無心的話也會惹得她傷心流淚,但是在參加完年級“少年講書人”活動后,性格慢慢開朗起來,也會主動和同學開玩笑;還有一位女生,學業成績雖不理想,但是擅長運動,在一次偶然的課間操比賽中被選中擔任隊長,此后便“一發不可收拾”,整個人都煥發出無限活力;有兩個男生之前曾發生過矛盾,但是在班級的徒步活動中,卻攜手共同攙扶一位崴腳的同學,之后兩人便和好如初。
這樣的例子有很多,我們漸漸發現,在引導學生全面成長的過程中,集體活動功不可沒。這里的集體活動一定是要聚焦“集體”的,務必鼓勵每一位同學積極參與。
活動的開展不一定非要場面壯觀、意義非凡。如拔河比賽,只需要占用課間時間就可以進行,磨煉學生意志,提高班級凝聚力;課間操比賽可以在任何課間操時間開展,激發學生潛力,提升學生自信;班級觀影、分享觀后感活動,利用班隊會時間即可,活躍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展開深入思考;班級辯論賽活動,可結合語文課、歷史課等一并開展,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班級“美食節”活動,一學期開展一兩次便可,讓學生學會分享、感恩。
一系列活動的開展,不僅能使教師看到不同學生的特點,還能使學生發現其他同學的優點,并在發現、欣賞他人的過程中提高團隊協作能力。在關于集體活動的問卷調查中,學生真誠地寫道:“太‘忙’了!課間,小組成員忙著策劃美食節海報怎么畫;課后,同學們忙著商量拔河比賽中的‘戰術’。”校園活動,就是要讓每一個學生都“忙起來”,并且是充滿期待地“忙起來”,讓每一個學生都忙著思考如何為集體增光添彩,如何為自己爭取榮譽,這樣,學生們一些“不光彩”的小心思、小動作便也銷聲匿跡了。
利用問卷調查,切實走進學生內心;利用集體活動,充分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對學生“了如指掌”是對教師的教育管理工作非常重要的,全面掌握學生信息,預判可能發生的事,才能“及時干預”一些特殊情況。也正是在我們對學生有了深入了解的基礎上,才能為他們設計出、組織好適宜的集體活動,才能讓學生逐步建立自信,學會關心同學,勇于承擔責任,這些不僅僅有助于同學之間的團結互助,提升班級凝聚力,還能避免學生之間出現欺凌行為。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咸新區灃東上林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