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日前印發通知,部署實施高校學生就業能力提升“雙千”計劃,指導各地高校聯合企業開設1000個“微專業”和1000個職業能力培訓課程。作為2025屆高校畢業生“春季促就業攻堅行動”重點任務之一,“雙千”計劃不僅是對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的積極應對,更是創新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一次有益嘗試。

近年來,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持續攀升,與此同時,就業市場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傳統的專業設置和課程體系往往滯后于科技變革與產業發展,導致學生在校期間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難以契合企業對人才的實際需求。“雙千”計劃正是為了解決這一痛點,通過開設“微專業”和職業能力培訓課程,幫助學生補齊知識和技能結構短板,以更好地適應和滿足企業之需,提升其在就業市場中的競爭力。

“微專業”是“雙千”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就是要打破傳統專業的學科壁壘,以職業能力和素養培育為導向,聚焦某些新興的職業領域,提供更加靈活、精準的課程體系。“微專業”的關鍵課程通常在5至10門,課程一般安排在周末,還有部分在工作日晚上,學生可在一學年內完成所有學時。微專業主要憑借“迷你”“高精尖”“有針對性”等特點,讓學生可以用較短時間收獲前沿知識。

除了“微專業”,“雙千”計劃還強調職業能力培訓課程的開設。需要注意的是,職業能力絕非局限于專業技能,還包括溝通、協作與創新等關鍵軟實力。在就業市場中,這些軟實力與專業技能相輔相成,在一些特定崗位上對職業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職業能力培訓課程一方面要緊扣特定崗位需求,為學生開展專業技能培訓,夯實其專業基礎;另一方面則應著眼學生求職全程,提供就業指導服務。從簡歷撰寫、面試準備,到規劃職業方向,助力學生全方位提升求職能力,更好地應對求職過程中的各種挑戰。

“雙千”計劃的實施,離不開高校、企業和政府之間的協同配合。從高校層面看,作為“雙千”計劃的主要實施主體,高校需根據市場需求調整課程設置,加強與企業的合作,確保“微專業”和職業能力培訓課程的內容與行業需求相匹配。同時,高校還需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引進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行業導師,提升教學質量。從企業層面看,作為“雙千”計劃的重要合作伙伴,企業可以通過提供實習機會、參與課程設計等方式,與高校合作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人才。企業還可以通過設立獎學金、贊助項目等方式,為“雙千”計劃的實施提供支持。從政府層面看,要為“雙千”計劃提供政策支持和資金保障,同時加強對計劃的監督和評估,確保計劃的實施效果。此外,政府還需推動產教融合,搭建高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平臺,促進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