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對于大學生來說,健康的體魄就是干事創業的本錢。云南省教育廳近日下發了《關于實施好高等學校黨委書記頒發大學生體質健康優良證書制度的通知》,并明確云南全省92所高校將從今年畢業季開始推行“大學生體質健康優良證書”制度,這是落實教育部實施大學生體質健康提升行動的創新舉措。

《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指出:“落實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實施學生體質強健計劃。”黨和國家對人才培養、健康發展的高度關注,進一步凸顯了大學生體質健康的重要性,也為高校提升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提供了更加明確的方向指引。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陣地,高校應當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扎實推進大學生體質健康提升行動,努力使每一個大學生都能擁有強健的體魄。

加強體育課程體系建設,適應大學生核心素養培養需要,是高校深化體育教育改革、推進以體育人實踐的重要工作方向。除了開設基礎體育課程,高校還應結合學生的興趣和需求,增加傳統體育、新興體育、特色體育課程;優化課程結構,實施基礎必修、專項選修、特色拓展三級課程架構,推廣分層教學,開發跨學科課程、團體運動課程;創新課程模式,有效整合體育資源與現代技術,開發數字體育課程,打造智慧體育空間,實施沉浸式體育教學。總之,通過拓展多樣性、趣味性和互動性強的體育課程,提高大學生參與度,激發他們的運動熱情,推動養成長期鍛煉的習慣。

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健康狀況存在差異,因此高校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提供細致周到的健康管理服務。鼓勵學生參加健身打卡、陽光體育、運動挑戰等活動,增強他們的健身意識和實踐能力;開展常態化體質監測,參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科學評定體質健康等級,有針對性地加強健康指導;通過數字平臺、智能設備、運動APP等,幫助學生制定個性化的鍛煉計劃和健康管理目標,并根據學生的健康數據進行適時調整。

在體育活動、競技比賽中,學生不僅能有效提高身體素質,還能切實感受體育運動所傳遞的公平競爭、合作共贏和自我超越的精神。高校可通過報告、講座、培訓等方式,引導學生深刻理解體育精神的內涵和價值,并積極搭建競技類、挑戰類、公益類等運動賽事平臺,激發學生的創先爭優意識,培養他們的拼搏精神、奉獻精神和團結協作精神。通過這些舉措,營造濃厚的體育文化氛圍,助力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提升。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