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校園閱讀新生態
作者:左亞萍
發布時間:2025-03-18 15:08:13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在信息時代,閱讀已成為人類獲取知識、啟迪智慧的重要途徑。閱讀,被譽為心靈的翅膀,它能帶領我們穿越時空,探尋未知的世界。閱讀不僅能夠拓寬視野,豐富內心世界,還能提高綜合素質,為未來鋪路。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提高閱讀質量的關鍵。一個人如果能夠從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那么他的一生都將受益無窮。這樣,閱讀就會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成為一種自然而然的習慣。如何讓閱讀真正融入校園生活,成為每個學生的習慣與需求,是教育工作者面臨的問題。
一、完善校內閱讀機制
為了讓閱讀成為學生的日常習慣,我們需要建立一個完善的機制,從閱讀時間、閱讀資源、閱讀激勵等方面著手,確保學生能夠隨時隨地接觸到書籍。
1.學校成立讀書社,推動教師閱讀。由熱愛讀書的教師輪流兼任學校讀書社的負責人,每學期給教師們購買書籍并開展贈書活動,每個年級組閱讀不同的書,每月開展“漂流閱讀”活動。每學期組織兩次讀書沙龍,交流閱讀感悟。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將自己的閱讀隨感發到閱讀群里,相互交流。每讀完一本書,教師可以將讀書心得發給讀書社的負責人,修改定稿后打印成冊,便于教師們相互傳閱,享受閱讀的樂趣。
2.配備教室圖書柜,讓學生隨時有書可讀。為了讓學生有充足的閱讀資源,每個教室都要配備一個書柜,每學期開學后班主任可以根據教育部推薦書單,給每一名學生借一本學校圖書室收藏的書,放在教室圖書柜里,確保學生在課間、閱讀課、課堂拓展閱讀時隨手有書可讀。
3.合理安排學校圖書室的開放時間。學校圖書室有豐富的藏書,學校應根據學生的作息時間,在自習、課后服務時段開放圖書館,且要根據不同學段的學生需求整理好圖書目錄,提前發給班級,提升學生借閱圖書的效率,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和動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4.組織讀書節,激發師生閱讀的興趣。每學期開展班級內、年級組內的閱讀分享交流活動,推薦“閱讀達人”。在活動中,學生和教師可以進行朗誦、演講,也可以推薦圖書,分享閱讀心得。
5.為師生閱讀提供展示交流的平臺。學校創建了教師閱讀交流群、班級智慧平臺和校刊等平臺,發布師生撰寫的閱讀感悟,促進師生的交流與分享。
二、打造書香班級
1.安排充足的師生閱讀時間。教師要鼓勵學生充分利用碎片時間閱讀自己喜歡的書。學校每周至少要安排兩節課后服務時間來開展師生共讀,讓教師走進教室,和學生共同讀書,相互促進。在每周的堅持下,師生會沉浸并享受閱讀本身,感受到閱讀的快樂,逐漸養成愛閱讀的好習慣。
2.鼓勵家庭閱讀。在“雙減”背景下,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實踐性作業,鼓勵學生將學校圖書館的書籍帶回家閱讀,與家長一同完成實踐性作業。同時,教師也可以指導家長給孩子購置恰當的閱讀書籍,并鼓勵家長與孩子一同閱讀,營造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
3.根據教材內容給學生和家長推薦優秀的讀物。不同學科的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年級的教材內容,為學生推薦合適的課外讀物,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如在教學《狼牙山五壯士》《金色的魚鉤》等紅色教育內容時,教師可推薦學生閱讀《紅巖》,引導學生聯系課文內容,進一步感受革命先烈英雄無畏的精神。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夠進一步明確閱讀目標。
4.將閱讀與習作融合起來。語文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閱讀不同題材的文章和書籍,讓學生深入理解童話、小說、記敘文、說明文的寫作特點和方法。同時,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欣賞、學習優美的詞句,積累豐富的詞匯,并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創作,提升自身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
三、打造家校共讀模式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輔相成,共同肩負著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任。閱讀是孩子成長的基石,學校和家庭要通過提高對閱讀的重視程度、豐富閱讀資源、營造閱讀氛圍、加強閱讀指導、搭建互動平臺等策略,讓孩子在書香浸潤中茁壯成長。
1.提高家長對閱讀的重視程度。隨著教育綜合改革的不斷深入,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育人實效,學校要通過家長會、家長開放日和家長學校等渠道,給家長講解閱讀的意義和價值,讓家長從內心認可閱讀,重視閱讀,配合學校一同推動閱讀工程,關心支持孩子的閱讀。
2.營造家庭閱讀氛圍。家長要利用空余時間勤閱讀、多閱讀,提升自身的閱讀品味。家長可以根據教師的指導意見、孩子的閱讀需求和自己的理解來購買書籍,為孩子提供豐富的閱讀資源,也可以在家中布置家庭閱讀角,與孩子一同閱讀,討論閱讀的內容,指導孩子閱讀的方向,營造家庭閱讀的氛圍。同時也可以定期帶領孩子走進書店,在不同類型的圖書中徜徉,鼓勵孩子翻閱自己感興趣的圖書,一頁一頁,慢慢走進書中的世界,一本一本,逐步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3.加強閱讀指導。教師要積極指導學生閱讀,例如,在學生閱讀童話故事時,要適時啟發學生,讓他們發揮想象力,對故事情節展開聯想,思考人物之間的關系;在閱讀歷史小說時,教師要注重講述該故事發生的背景,引導學生關注文中的環境描寫、心理描寫和情節描寫等,根據情節,設置相關問題,讓學生積極思考,并就自己的思考與同伴進行討論交流,這樣的方式有助于加深他們對歷史的理解,更好地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搭建家校閱讀的互動平臺。學校要加強與家長之間的聯系,在開展讀書節、讀書沙龍、閱讀分享交流會等活動時,也可以邀請家長參與,鼓勵家長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或親子共讀的心得。平日里,家長也可以利用班級群、學校公眾號等平臺,分享閱讀資源、閱讀心得和指導孩子閱讀的方法。這樣的方式有助于增強家長之間的交流互動,提高家長指導孩子閱讀的能力,強化家校聯動。每個班級在組織閱讀交流分享會時,也可以邀請家長和孩子一同展示親子閱讀的成果,如分享親子閱讀的書目,講述自己與孩子在認知方面發生的變化等。這樣的方式有助于增加親子閱讀的動力,加強親子閱讀的有效性,讓親子之間的關系更親近,讓家長與學校的關系更緊密,真正有效地落實家校共育,為學生成長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讓書柜根植于教室,旨在營造一個充滿書香氣息的校園環境,讓閱讀成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學生專注于閱讀,旨在推動學生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為他們的未來發展奠定基礎。只有家校協同,才能培養出一代又一代會思考、有內涵、品德高尚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作者單位:甘肅省寧縣和盛鎮吳家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