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階段,語文作為基礎學科,具有鮮明的綜合性和人文性特征,與多個學科內容緊密相連。《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中提出的跨學科整合教學思想,不僅拓寬了教師的教學視野,還為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提供了明確的方向。在“五育”融合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應打破傳統單一學科教學的局限。積極探索語文與其他學科之間的內在聯系,以語文教學需求為核心,有機融合其他學科的知識、思想及方法,鼓勵學生跨越學科界限,主動探究,實現知識的融會貫通與多元能力的發展。通過豐富的跨學科學習活動,助力學生拓寬知識視野,提升學習能力,塑造健全人格,進而實現全面發展。

一、小學語文跨學科教學的內涵與可行性

(一)小學語文跨學科教學的內涵

新課標倡導的小學語文跨學科教學,是一種新穎的教學理念,它著眼于小學語文教學的實際需求,主張將其他學科的知識和方法有機地融入語文教學過程,并將這些跨學科的元素作為教學支持,更好地提高語文教學的成效與品質。

(二)小學語文跨學科教學的可行性

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理念與策略,小學語文跨學科教學顛覆了傳統的單一學科教學模式,彰顯出獨特的價值。

首先,打破了各學科知識之間的界限,極大地擴充了語文教學的資源庫。這些豐富多樣的教學資源,不僅拓寬了學生的知識視野,還促使學生深入理解教學內容。小學語文跨學科教學的實踐,正是對這一理念的深入探索與發展,使得各類教學資源都能為語文教學所用,極大地豐富了教學內容。

20250318150740707-79-a310f.png

其次,推動了語文教學思路的創新,提高了教學效率。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教師需要具備創新意識,尋求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與形式,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通過實施跨學科教學,教師極大地拓寬了教學眼界。這不僅使語文教學的形式更加多樣化,還有效提升了教學效率。

最后,有助于落實核心素養。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任務,所有教學活動都應圍繞這一目標展開。教學經驗表明,融合教學在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生成與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二、小學語文跨學科教學的具體實施策略

(一)語文與數學學科的融合

語文與數學,作為小學教育體系中的兩大基石學科,雖然它們在思維方式與表現形式上各具特色,但也有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的共同屬性,可以在教學實踐中相互借鑒,共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融入數學的教學方法能夠顯著提升教學效果,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如在教學詩歌《山村詠懷》(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時,教師可以把該詩與數學課程“生活中的數”相結合,引導學生思考。數字與詩句的完美結合,能夠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中感受到數學的韻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后,教師還可以舉辦“數字成語擂臺賽”,讓他們在語文知識與數學知識的交融中,鍛煉語言表達能力,感受學習的樂趣。

此外,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著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豐富課堂設置,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助推學生全面發展。

(二)語文與科學學科的融合

以“曹沖稱象”一課為例,文章開篇描繪了曹操攜子同眾官員一起觀賞他人饋贈的大象的場景。在第二段中,官員們紛紛表現出對大象重量的好奇。第三段則記錄了官員們為求解大象的重量而提出的各種方法。緊接著,文章的核心段落——第四段,詳細敘述了曹沖如何巧妙地構思出稱象的方案。第五段則是對這一方案實施結果的簡要說明。

然而,對于部分小學生而言,他們的認知能力和想象力較為局限,往往難以透徹理解曹沖的稱象方法。實際上,這一方法背后隱藏著浮力這一物理原理。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領悟這一方法,筆者開展了“科學小實驗”活動,著重圍繞第四段內容,為學生布置自學任務:要求學生反復誦讀該段落,仔細梳理曹沖稱象的步驟,并鼓勵他們嘗試利用身邊的物品,如石塊、紙盒、水盆等,親自實踐曹沖的稱象方法,以驗證其可行性。

在動手實驗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直觀地觀察實驗現象,進而將這些現象與課文內容相結合,構建起直觀且深刻的認知體系。同時,這一過程也能讓學生深刻體會到語文學科與科學學科之間的緊密聯系,從而有助于培養他們的跨學科學習意識。

(三)語文與藝術學科的融合

《陶罐和鐵罐》這篇課文通過描寫陶罐與鐵罐之間生動的對話,巧妙勾勒出兩者截然不同的性格特點,并傳達了深刻的生活哲理,但是小學生難以直接通過文字來領悟陶罐與鐵罐的性格特征。

在融合藝術的教學實踐中,筆者將音樂融入課堂,開展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運用聲調、語氣的變化來模擬陶罐與鐵罐的對話,在言行舉止中自然流露出角色的性格特點。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電子白板,播放與情境相符合的音樂,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使他們的表演更加貼近角色,更加生動感人。

在藝術的熏陶下,學生不僅成功塑造了陶罐與鐵罐的形象,還深入理解了課文的內涵。同時,他們也在實踐中積累了更多的藝術經驗,掌握了有效的學習方法,為今后自主參與類似的藝術實踐活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閱讀領悟力,還能引領他們在廣闊的藝術天地中自由翱翔,充分體驗學習的樂趣。

(四)語文與信息學科的融合

教師可以巧妙地運用多媒體技術來豐富教學手段。多媒體技術如同一座橋梁,將語文課堂與浩瀚的互聯網資源緊密相連,為語文教學注入了無限活力,讓語文課堂變得多姿多彩。

以“四季”一課為例,這首詩歌如同一首歡快的童謠,以草芽、荷葉、谷穗和雪人為載體,細膩地描寫了四季的更迭與變遷。詩中運用了擬人和排比的修辭手法,語言親切、富有感染力,能夠引領孩子們走進一個充滿生活氣息與哲思的世界。一年級的小學生們難以長時間專注于文本,因此,教師可以巧妙地借助信息技術的力量,通過情境教學法,在課堂上展示一幅幅四季更迭的精美圖片。這些圖片能夠讓他們在欣賞美景的同時,輕松識記課文內容,增添他們對生活的感悟。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讓學生享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還能點燃他們探尋新知的火花。

綜上所述,在新課標的指引下,開展跨學科教學有助于深化語文教學改革,豐富語文課堂教學方式,為語文教學內容增添色彩與活力。教師應與時俱進,通過巧妙創設教學情境,廣泛拓展教學資源,精心設計教學活動等路徑,提升教學的有效性,推動教學革新。

作者單位:陜西省榆林市橫山區第九小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