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樹人 辦有根的教育
作者:陳敏娜
發布時間:2025-03-18 10:10:53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教乃國之本,師乃學之本。楊凌高新第五小學(恒大小學)認真思考教育的使命、學校的使命、教師的使命,秉持“辦有根的教育 做有為的老師 育有恒的少年”的辦學理念,銘記“明德 仁愛 尚勤 篤行”的校訓,以立德樹人為己任,以培養幸福學生為使命,教育學生成長為有志向、有夢想,愛學習、愛勞動,懂感恩、懂友善,敢創新、敢奮斗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好少年。
課程育人,營養“沃土”。學校重視德育課程建設,引導教師積極改進教學方法和形式,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陣地作用,將德育內容細化并落實到各個學科課程的教學目標之中,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科育人。注重挖掘智育、體育、美育、勞育過程中的德育元素,探索“五育”融合新模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文化育人,無聲“滋養”。作為傳播文化、傳承文化的主陣地,學校應該具有濃厚的文化氣息,成為滋養生命的“春雨”。我們堅持文化立校、文化育人,堅持以創辦書法特色校園為主線,創辦了校報,作為師生展示風采的平臺;創編了校歌,傳播學校的辦學理念;堅持開展“一班一品”班級文化建設,讓每一面墻壁都會說話;利用校園的邊邊角角,打造“陽光讀書吧”“四寶園”“筆架山”“洗硯池”等校園小景。從點滴入手,從多方面入手,實現文化育人的目標。
活動育人,培植“主根”。開展形式豐富的特色活動是推動學校發展、促進學生成長的重要途徑。經過四年的探索與實踐,學校打造了一批學生喜歡、師生參與度高、社會反響好的特色活動品牌,如“三秦學生記者”實踐活動,“我是后稷小傳人”勞動教育系列活動,“小葵花”志愿服務活動等。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學生們養成了愛勞動、懂感恩、善合作、敢奮斗的美好品質。
習慣育人,強壯“側根”。學校的生源大部分是拆遷安置戶、進城務工人員及隨遷子女,單從生源來看,學校不占優勢,但學校是楊凌高新四校之一,社會有期待,群眾有期望。于是根據實際情況,自辦學之初,學校就狠抓養成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讓打招呼問好成為習慣,規范言行;讓微笑成為習慣,自信陽光;讓唱歌成為習慣,藝術浸潤;讓鍛煉成為習慣,強健體魄;讓口算成為習慣,縝密思維;讓練字成為習慣,陶冶情操;讓閱讀成為習慣,提升素養;讓習作成為習慣,記錄成長。
用愛執教,全員“培根”。學校對教師提出了五點要求:做一個勤奮的人、細心的人、有愛心的人、有耐心的人、有用的人。并把這五點作為評價考核教師的基本準則。教師用“選我所愛 愛我所選”詮釋職業追求,堅守教育良知。學校還提出了“新三好學生”的過程性評價標準:無論成績是高是低,只要有進步就是好學生;無論缺點錯誤是多是少,只要改正了就是好學生;有自己的特長,能為集體作貢獻的也是好學生。讓自信陽光洋溢在每個孩子的臉上。
用心陪伴,身教“立根”。教育的特殊性在于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單憑學校或教師是無法完成的。在“雙減”政策實施之后,學校提出了校家社協同育人的理念,重視家長學校的建設,注重家長素養的提升。學校定期開展家長培訓活動,邀請專家進行有針對性、指導性的講座,幫助家長轉變教育理念,支持學校的教育工作;開展“與孩子同讀一本書”“和家長走進農高會”“你的成長我不缺席成長相冊”“小手拉大手”等家校共育活動,重言傳更重身教,使學校與家庭形成育人合力,更好地助力學生成長。
三全育人,向下“扎根”。我們積極探索校家社協同育人的教育方法,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定期組織師生走進社區,開展義工、小型節目演出、志愿服務宣傳等活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通過這些活動,讓家長看到學校的用心,看到教師在教育工作中所做的努力。用行動感化家長、用真誠打動家長,讓家長成為創建文明社區的強勁力量,形成校家社一體、教育思想一致的良好教育氛圍。同時邀請社會各界賢達人士參與教育,提升育人實效。
春風化雨勤潤物,桃李芬芳香滿園。我們將用心靈與智慧、熱情與執著去滋養有根的教育,立德樹人,守正創新,孜孜以求,久久為功,為時代新人的成長奠定堅實的品德基石,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譜寫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作者單位:陜西省楊凌高新第五小學(恒大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