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在西安市遠東第一中學的操場上,由西安市蓮湖區教育局主辦、西安市遠東第一中學承辦的西安市首場2025年全國高校招生咨詢會召開。

高三學子武妍清正忙著記錄各高校往年文科錄取分數線。她的目光在北京交通大學和中南大學的宣傳冊間來回移動,反復比較兩所高校文科專業設置的差異。

“適應性演練的成績出來了。從成績看,我被這兩所學校錄取的可能性更大。我現在去聽聽高校老師的建議。”武妍清告訴記者,她和同學9點就趕到高招會現場,希望距離心儀的高校更近一些。

高招會邀請復旦大學、同濟大學、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武漢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等58所高校參與,面對面向考生和家長講述招生政策、科學填報志愿的方法。

“學校預估的理科分數線是多少,大概多少位次就可以報”“就業最好的文科專業有哪些,大概多少分”“入校后能轉專業嗎”“計算機和通信專業就業怎么樣?現在人工智能興起,這些專業會不會受影響”……家長圍繞招生政策、專業設置、課程體系、就業前景、校園生活、國際化教育等問題進行咨詢。

南京大學的招生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不少考生也緊緊抓住這次機會與老師面對面交流,幫助自己理清思路,為新高考的志愿填報做足準備。

“今天的高招會吸引了大量的考生和家長前來咨詢,問題主要聚焦如何科學填報志愿,提高錄取機會。2025年陜西省首屆新高考落地,志愿填報有很大的變化。”遠東一中校長楊省告訴記者。

“本科批次實行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模式,設置45個院校專業組志愿,每個院校專業組志愿設6個專業志愿。”帶著孩子來咨詢的呂女士告訴記者,這些變化讓他們不知如何選擇。

“志愿填報方式的變化,確實讓部分家長和考生感到迷茫。為了讓考生熟悉新高考,今年1月,陜西進行了高考綜合改革適應性演練測試。3月5日至11日是考生模擬志愿填報的日子。本次高招會的提前舉辦,就是為了給考生和家長吃一顆‘定心丸’。”楊省介紹了提前舉辦高招會的初衷和意義。

咨詢會現場,高校招生老師認真解答考生和家長的疑問,詳細解釋新高考的錄取規則,并根據考生的興趣、成績和職業規劃,提供個性化的志愿填報建議。

招生老師提醒大家在填報志愿時,要特別注意專業組的選擇和調劑政策。針對部分考生的考前焦慮,招生老師還給予了心理疏導。

此外,高招會現場還舉辦了12場招生講座,多所高校專家通過專題微報告等形式,對高考志愿填報進行指導,幫助考生和家長理解新高考志愿填報規則和策略。

活動當天,58所參會高校代表圍坐在一起,共同探討拔尖創新人才招生培養模式,以及在大學中學協同培養上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大家一致認為,在“強基計劃”“拔尖計劃2.0”等的推動下,構建大中銜接教育體系已成為培養創新人才的必由之路。

高校代表表達了渴望突破傳統“招生宣傳”思維,希望以攜手共贏的方式,為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開辟更廣闊的空間。

今年,武漢大學將進一步擴招,重點面向國家急需的前沿技術和新興業態,著力培養人工智能與多學科交叉的復合型人才。

“我們希望與地方政府主動對接,以聯盟的方式與各地高中在生涯規劃、創新教育等方面建立深入合作,將優質教育資源輸送到最需要的地方。”武漢大學陜西招生組負責人趙文強提議。

東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金萬鋒表示,學校將進一步加強在陜招生宣傳和與高中合作,以師資培訓和教學實踐合作等形式,促進優質教師資源的生成與發展。

華南理工大學陜西招生組負責人楊麗新表示,學校把培養敢創新、能創業、會創造的創新創業人才作為重要使命。期待與陜西高中攜手在科研場地、教師隊伍、課程資源以及課程開發上建立深度合作,為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