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技術在非洲啟用 西安高校助力中國技術裝備“出海”!
作者:任娜 李博
發布時間:2025-03-12 18:31:25 來源:西安新聞網
3月10日,記者獲悉,由西安理工大學參與共建的非洲首臺源荷協同智能微網試驗艙日前在摩洛哥正式啟用,同時,由西安理工大學牽頭的“中摩綠色能源與先進材料實驗室”也同步揭牌成立。標志著中國與非洲在綠色能源領域合作邁出重要步伐。
據了解,該試驗艙集光伏新能源、新型融合儲能、智能能量管理系統于一體,具備高效能、高可靠性和快速響應能力,可用于可再生能源的高效消納與存儲,助力構建源荷協同智能微網,未來還將應用于技術培訓、聯合研發及成果轉化,為當地能源智慧化升級提供解決方案。
實驗室揭牌。西安理工大學供圖
“中摩綠色能源與先進材料實驗室”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政府間國際科技創新合作”重點專項支持的項目,也是2022年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提出合作建設中阿聯合實驗室,中摩兩國首個清潔能源領域聯合實驗室,實驗室的成立標志著中摩兩國在綠色能源和先進材料領域的科技合作邁入新階段,為推動中摩科技合作邁向更深層次提供了平臺,并為地區能源轉型和可持續發展貢獻技術支撐。該聯合實驗室由華電科工與西安理工大學、杜卡利大學聯合共建,將聚焦太陽能、風能、儲能及氫能等綠色能源技術研發,助推在綠色能源與先進材料技術領域開展合作。各方還將依托這一平臺,加強國際人員互訪、學術交流、合作研究及技術培訓,培育具有堅實理論基礎、豐富工程實踐經驗和國際化視野的復合型人才。
張嘉偉教授(左二)和團隊在工作中。西安理工大學供圖
西安理工大學作為該實驗室項目的牽頭單位,積極促進跨國合作,與摩洛哥高校及企業建立長期合作機制,圍繞綠色能源、先進材料、智能感知等領域不斷深化科研合作與技術應用。西安理工大學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西安理工大學與央企華電科工攜手,不斷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助力中國技術裝備和服務走出去。此次與摩洛哥的合作不僅是西安理工大學國際化戰略的重要一步,也為陜西高校與央企協同創新拓展海外合作提供了新的范例。
該聯合實驗室首席科學家、西安理工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張嘉偉教授向記者介紹,項目聚焦綠色能源系統智能感知的關鍵問題,針對電應力、強輻照和鹽霧腐蝕極端環境下引起的綠色能源系統的老化、失效特性,致力于建立電氣絕緣服役狀態評估方法、研發綠色能源系統的智能感知,系統提升綠色能源系統的運行可靠性,推動產業發展和行業進步。
實驗艙。西安理工大學供圖
據介紹,該實驗室擁有三項關鍵技術:基于數字光儲的中非綠色能源智能感知技術。該技術融合人工智能與多源傳感技術,通過數據分析,實現光儲系統的智能監測和優化調度,提升系統運行的穩定性。目前,該技術正在摩洛哥的試點項目中進行應用探索?;诘涂諢o人機巡檢的光儲安全系統。該系統利用無人機自主巡檢技術,對光儲系統進行實時監控和智能運維,旨在提升系統運行效率與安全性。目前,該技術已在喬伊杜卡利大學的實驗區部署,并計劃在后續項目中逐步推廣?;诃h境微能源采集的無線傳感技術。該技術利用環境能量為無線傳感模塊供電,實現光儲系統及環境參數的長期監測,減少電池依賴和維護成本。目前,該技術已獲得多種監測數據,后續將繼續優化數據分析,提高運維效率。張嘉偉說,下一步,聯合實驗室將圍繞綠色能源和先進材料領域,開展聯合研究、技術轉移、人才培養等多方面合作,不斷提升實驗室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