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小石子,激起千層浪。2月5日,《西安市中小學強健學生體質若干措施》正式發布,距今已有月余。這段時間,西安市各義務教育學校對新規的落實情況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每天一節體育課、課間時間從10分鐘延長至15分鐘,這一看似微小的調整,背后卻需要大量的配套工作支持,對于課程表編排、場地、師資、學校管理能力等均是一場考驗。在實際操作中,學校會面臨哪些困難?是否嚴格落實了新規?在應對方面有哪些創新?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現狀:學生多空間小 場地受限怎么辦?

當課間從10分鐘變成15分鐘后,在操場上運動、玩耍的孩子們變得越來越多。對很多老城區學校或學生人數多的學校來說,如何通過充分設計,讓有限的運動場地發揮出最大價值,成為必須面對的問題。

在深入校園采訪的過程中,記者了解到,為了合理利用現有空間,拓展更多的活動空間,學校和老師花費了不少心思。

應對:分區域 “小”場地玩轉“大”課間

近日,記者在新城區后宰門小學探訪時看到,一到課間,操場上便沸騰起來,123木頭人、踢毽子、踩影子、丟沙包、打籃球、逗猴……孩子們開心運動,歡笑聲不絕于耳。 

記者發現,操場上劃分了跳繩、籃球、羽毛球、跳皮筋、“老狼老狼幾點了”等多種運動和游戲區域,孩子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在不同區域里盡情玩耍。有的運動和游戲需要相關器材,學校將器材借還區設置在操場一角,方便學生取用和歸還。 

“我們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推出課間‘菜單式’自選活動項目,并針對每個項目施劃不同區域,每個區域都有明顯的‘地貼’標識,便于孩子們識別。”后宰門小學相關負責人說,這樣一來,‘小’空間就能釋放出‘大’效能,避免了參加不同運動、游戲的孩子們出現碰撞的隱患,讓學生玩得更加安全、盡興。 

為避免場地沖突,西安高新第八小學的體育教師參考“景區熱力圖”思路,通過分區域等方式實現空間高效利用。在15分鐘“陽光小課間”,各年級分主題開展活動:一二年級進行足球趣味游戲,三四年級開展單雙人跳繩及長繩接力,五六年級則以繩梯敏捷訓練和花式踢毽為主。

加時間背后,學校也提供空間、場地、器材,通過多重“加料”,確保課間15分鐘更加多彩。“這學期調整后,學生每天課間時間較以往增加了20分鐘,體育課增加一節后,再加上原有的30分鐘大課間,每天綜合體育活動遠超兩小時。”體育組組長柳楚老師表示,為保證學生安全、健康、充實度過陽光小課間,學校精心設計了一刻鐘活動課程,包含探索自然、閱讀書籍、益智游戲、體育活動等多種形式,賦能學生全面發展。

現狀:體育老師少 師資不足如何保障?

體育教師緊缺,這是不少學校滿足“每天一節體育課”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很多學校的體育老師每周都有16-18節課左右,再加上大課間、課后服務、平日訓練等,為實現體育課“天天見”,師資面臨不小的壓力。

應對:優化課程設置 班主任協助 挖掘“寶藏老師”   

本學期開學以來,每天16:50–17:30都是西安市西電中學初中部學生的體能課時間。近日,記者在該校操場上看到,13個班的同學們跑步熱身后,在老師的組織下進行各類運動,包括籃球、排球、足球、跳繩、羽毛球、乒乓球、棒球、擊劍、藝術體操等。 

按照《西安市中小學強健學生體質若干措施》要求,小學1-2年級可采取“4+1”模式,在原4節體育課的基礎上,增加1節體育游戲課;小學3-6年級和初中7-9年級可按照“3+1+1”模式,在原3節體育課的基礎上,增加1節體能課和1節球類、田徑類、體操類、水上或冰雪類、中華傳統體育類、新興體育類等特色體育活動課。 

“我們優化課程設置,初中體育課不再像通常那樣固定在下午上,而是分散在全天,這樣一來師資調配靈活度更高。每天下午的體能課,體育老師統籌課堂內容、項目,其他學科老師協助一起完成。”西電中學教導處主任陳紅艷告訴記者,每天下午,學校都會組織10多個班的學生同時上體能課,確保每生每周一節體能課。

和學生一起跳大繩后,初三五班班主任老師孫偉說,“每次上完體能課我都覺得身心愉悅,狀態更好了。共同運動也增強了我和孩子們的情感交流,更有利于班級管理。” 

“體育鍛煉,不只是體育老師的事,全員都得重視起來。”長安區第三小學校長何鴿認為,全校重視、全員參與,才能真正達到讓所有孩子動起來的目的。在學科融合的大背景下,應由體育組專業體育老師進行備課、培訓,讓所有其他學科老師通過專業培訓,也掌握體育運動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兼教體育游戲課。 

在蓮湖區八一街小學,其他學科老師同樣會協助體育老師共同開展體育活動。“當體育課頻次增多后,老師們也會安排同一時間段上課的同年級學生進行競技類比賽。學校還充分挖掘‘寶藏老師’,有體育特長的其它學科老師為學生帶特色體育活動課,孩子們更愛上體育課了。 ”校長劉彥說。

此外,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還有學校計劃用外聘體育教師、教練員等方式補充缺口,保證體育師資力量。一學校體育組組長告訴記者,為解決體育師資不足的問題,學校采用體育大課堂的方式,一個年級兩個班一起開展鍛煉,由1名體育老師主上,2名配班老師進行組織和管理,先集中教學,再分隊練習,這種方式也可以保證課程內容的專業性。

另據走訪發現,一些學校存在體育課被其他課程占用、體育課安排自習、“陰陽課表”等問題。

“孩子每天回家后我都會主動問下‘今天上體育課了沒?’發現平均每周都有一到兩節體育課被語文或數學課占用。”雁塔區某小學三年級學生家長陳女士說:“希望學校能真正按照課表,實現每天一節體育課,哪怕是帶著孩子到戶外活動也行。”長安區一小學家長也反映,根據新學期課表,學校并不是天天有體育課,占課現象依然存在。

現狀:如何保證學生“安全的自由”?

隨著課間時間的延長和學生活動量的增加,如何在學生自由、快樂的同時,確保他們的安全,成為學校管理中的一大挑戰。

應對:精細化管理為快樂課間系上“安全帶” 

為應對課間活動中的安全問題,西安市各中小學采取精細化管理措施,從制度、人員、設施等多方面入手,為學生的快樂課間系上“安全帶”。 

在碑林區雁塔路小學,每到課間,由各班學生干部擔任的“課間安全員”就會在多個點位執勤,提示同學們在運動或游戲時注意安全。老師們也會分樓層進行監管,每天都有3名安保人員在操場巡視,確保孩子們安全有序地進行活動。

“課間延長后,我們有針對性地加強了課間安全教育,不斷強化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同時,學校的安全提示語也在各處相應增加。”雁塔路小學教導副主任王文靜說,學校將課間15分鐘打造成“陽光成長加油站”,設置地面游戲區、體能挑戰區等創新區域,讓學生盡情釋放天性。同時,面向全校學生發出“課間游戲我創意”活動,學生自己設計了許多游戲,課間活動變得更有計劃性。學生下課后有了自己喜歡的游戲,追逐打鬧更少了,安全系數也隨之增加。

在長安三小,老師們在課間走出辦公室,在監管學生安全的同時,積極參與到體育鍛煉中。校長更是以身作則,帶頭運動。全校師生行動起來,在運動中增強體質,做實“最小安全單元格”管理,讓每個人都成為自己“健康安全”的第一責任人。

在西安高新第三小學,記者看到,學校將活動場地劃分為多個區域,同學們有序地進行跳繩、踢毽子、地貼游戲等活動。課間,有巡視老師和值周生“安全監督員”,維護活動秩序,時刻關注著學生們的安全。“我們不僅要讓孩子們玩得開心,還要讓他們玩得安全。”學校相關負責人表示,學校將安全責任落實到每個人,確保課間活動既自由又安全。


責任編輯: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