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一引二強三提升”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
發布時間:2025-03-11 16:57:22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陜西教育客戶端
近年來,西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堅持守正創新,把學生社區建設作為立德樹人的重要抓手,深入推進“時代新人鑄魂工程”,強化黨建引領,完善運行機制,匯聚育人合力,打造“三全育人”新陣地,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
黨建引領蓄勢 筑牢社區根基
學院黨委高度重視學生社區建設,出臺建設方案,成立由黨政主要領導任組長的站務委員會,每學期定期召開會議,統籌推進社區建設。著眼于體系化建設,學院黨委研究成立“薪火工作室”,統籌學生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著力提升工作的時代性、針對性、有效性。加強網絡思政教育,理順學生會宣傳部、新媒體中心和《風采》編輯部的職責,開通“we經濟法”視頻號,構建“一網兩號”的網絡思政矩陣,每年發布推文超過300余篇,打造“黨史講習營”品牌,2件學生網絡作品入選教育部第九屆廉潔教育系列活動名單。
織密組織體系,成立“一站式”學生社區臨時黨支部、功能型團支部,率先實現了黨團組織在學生社區的全覆蓋。加強理論武裝,臨時黨支部舉辦“學史固初心,思悟鑄紅魂”微黨課集體學習活動3期,舉辦慶祝建國75周年“光影璀璨映輝煌,歲月如歌頌華章”主題活動,引導學生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功能型團支部舉辦“青春向黨,團心筑夢”主題學習交流活動和“我眼中的紅色寶藏”主題團課活動,增強學生對團組織的認同感;發揮團組織在社區管理中的作用,組織開展“建設平安校園,守護宿舍安全”宿舍消防安全檢查主題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
建強運行機制 強化自我管理
學院堅持“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抓住運行體系和自我管理這兩個牛鼻子,實化組織運行,推動力量下沉,形成了學院黨委牽頭抓總、站務委員會具體負責、社區學生自我管理的良好運行機制。
力量下沉,建強運行機制。學院黨委每學期研究學生社區建設重點任務,黨政主要負責人積極深入社區為學生講黨課。學院健全站務委員會具體負責,樓層長、樓層長助理和專項工作組三級體系建設,每年召開站務委員會會議4次以上,協調、落實、推動各項建設工作。推動力量下沉,發揮專兼職輔導員、專任課教師和校友的力量,協調學院行政、樓宇其他學院輔導員力量,圍繞黨建引領、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學業幫扶、勞動教育、文化育人、就業指導等開展相關活動,實現教育資源與學生需求的精準對接與深度融合。
依托學生,強化自我管理。學院把學生社區作為學生實踐鍛煉的重要陣地,組織學生參與社區的日常管理事務,發揮“主人翁”作用。社區發動學生、吸納學生、鼓勵學生參與社區治理,根據樓宇學生情況,選聘補充樓層長助理,定期召開樓層長助理會議。理順工作機制,壓實工作責任,發揮樓層長助理樓宇管理、活動策劃、文明宿舍創建、安全檢查、意見建議收集等方面的作用,實現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新路徑。
打造品牌特色 厚植文化底蘊
加強協同聯動,提升活動品牌。學院在完善社區功能設施的基礎上,聯動教研室、校友資源,定期推動學業導師、成長導師隊伍力量下沉社區,開展學業導師系列論文寫作指導、讀書心得交流、學術研究探索等主題活動,開展成長導師系列人生規劃、成長發展等方面的分享交流。開展朋輩導師系列活動,打造“朋輩引航,共話成長”、“研途引航,智啟新程”、“法律人的金融從業之路”沙龍等活動40余期,提升了學生的學科素養和綜合素質。學院聯動公益基金會等校外力量,定期舉辦“呵護心靈,快樂成長”等主題心理健康講座、沙龍,邀請專業學者、心理咨詢師為學生們進行心理輔導和解答疑惑。
推動五育融合,提升育人質效。學院重視學生多元化、個性化成長,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外活動,培養自身綜合素質,推動五育融合。學院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各類學科競賽,取得優異成績。組織學生參加“陽光樂跑”活動,舉辦迎新籃球賽、趣味乒乓球賽、紀念“一二·九”運動拔河比賽等特色鮮明的學生體育活動。補齊美育短板,學院鼓勵學生樹立審美意識,培養審美能力,組織開展美育浸潤、美育沁心和“以美育人 向美而行”等活動。積極推進勞動教育,邀請全國勞模進校園,上好勞動法診所課程,在校內開辟學生勞動教育實踐場地,開展“最是一年春光好,植樹添綠正當時”、“認領一塊地”農作物種植和“耕耘一夏,收獲滿滿”采摘等勞動教育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參與“平凡的一天”基層勞動崗位體驗活動,初步形成集價值引領、專業課程、勞動活動為核心的勞動教育體系。
用好“楓橋經驗”,提升社區安全。學院積極將“楓橋經驗”融入社區治理,成立學生矛盾調解小組,開通副書記信箱,制定宿舍文明公約倡議,聯動宿舍長、志愿者和輔導員搭建起集矛盾“預防-排查-調解-反饋”的工作閉環機制。加強對學生矛盾調解小組成員的培訓,開展“溝通無界,暖心同行”宿舍矛盾典型案例研討活動,幫助學生調解員掌握基本的宿舍矛盾類型、調解方法,增強矛盾調解的實戰能力。學院領導定期深入社區走訪調研,主動了解學生訴求,做好日常信息研判,發揮朋輩之間的天然紐帶作用,做到“矛盾不出樓、矛盾不上交”,引導同學們共建互助互愛、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