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家社協同育人的“西安答卷”
作者:王雅荔
發布時間:2025-03-11 09:55:54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是中小學教學改革的“晴雨表”,它反映著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趨勢,也是對區域(或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高度認可,所以成果必須具備有創新、成效大、易推廣的屬性。
西安市曲江第二小學(以下簡稱曲江二小)自2015年建校之初就高度重視家校合作及家庭教育指導,伴隨著學校的發展,通過近十年的努力,逐步在實踐中摸索出關于校家社協同育人的“西安答卷”。最終于2024年斬獲陜西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該成果基于豐富的校家社協同育人案例,構建了清晰的實踐模式,實現了對經驗的理論凝練和反復檢驗,值得教育同行關注學習。
一、遵循教育規律,堅守學生本位
教學改革必須遵循教育規律,以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基準線。長期以來,如何界定校家社三者的職責分工與協作一直都是校家社協同育人工作的重點和難點,曲江二小首先明確校家社在協同育人工作中,育人是核心,協同是關鍵。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熟悉孩子的個性和需求,承擔著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學校是系統教育的主陣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教育教學和評價管理;社會則支撐學生的全面成長,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豐富的教育資源,承擔著不可或缺的公共教育責任。學校通過匯集三方教育力量,共同為孩子打造出全面、立體的教育生態。
二、立足改革前沿,創新協同模式
2023年,教育部等十三部門發布《關于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的意見》,其中“健全機制”值得高度關注。曲江二小立足教育教學改革前沿,深刻領會文件精神,以學校為主導,構建“1+3+3”模式完善健全和創新的協同育人機制,促使校家社各方站在各自的職責、義務的角度看待協同問題,從而實現學校、家庭和社會的緊密協作,共同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值得關注的是,為了將協同落到實處,學校通過構建家校、家社、校社三個協同圈,實現了全主體協同、全資源整合、全鏈條融合、全社會動員的“一盤棋”格局。
三、解決真實難題,易于轉化應用
課程是對學習活動的設計,包含領域、目標、內容、方式、步驟或進度、學業質量標準等方面,對學校教育具有導向和規范作用,是最易接受和有效的教學方式之一。曲江二小實施了課程化實踐,搭建了三位一體的課程框架,分主體、分內容,統籌平衡各方訴求,并且通過五種評價方式形成課程閉環,真正抓住了協同問題的關鍵,解決客觀存在的校家社聯系不緊密、內容不系統、方式不科學的真實難題,建立了平等、有效的校家社協同育人機制。課程化實踐的另一好處是方便觀摩學習,也利于轉化應用,值得更多學校借鑒。
(王雅荔系西安文理學院師范學院副院長、教授,陜西省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家庭教育專委會副主任委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