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眉縣以建設“寶雞好教育”為抓手,積極打造眉縣“好校園長”“好教師”“好教研”“好課堂”“好督導”。從抓項目優硬件、抓改革優管理、抓創建優質量等方面全面發力,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調整教育發展布局,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實現了從“學好上”到“上好學”和“學得好”的轉變。尤其在推動縣中發展提升上,縣委、縣政府從政策、資金、領導力量等方面予以傾斜,通過實施“三四四”工作機制(堅持三個“優先保障”、實施四大“創優工程”、深化四項“管理改革”),推動縣中發展取得明顯成效,縣中學生的流失率幾乎為零,縣中教學聲譽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認可,群眾對教育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不斷增強。

一、堅持三個“優先保障”,推動縣中高質量發展

一是資金投入優先保障。縣級財政足額落實,及時撥付2所普通高中公用經費補助資金。先后投入3000余萬元對兩所學校校園基礎設施、校園文化建設、教育信息化等進行了提升改造,建成2個常態化錄播教室、1個現代化高考機考考場、心理咨詢室、多功能報告廳、學生生涯規劃中心等,搭建了學生生涯規劃系統平臺。縣域普通高中辦學條件得到大幅提升,校園文化環境得到有效改善。

二是教師配備優先保障。積極協調縣委編辦、縣人社局通過動態管理、結構調整等措施,持續加強教師配備。近三年,采取公開招聘、吸引優秀教師回眉從教、校際流動等方式為兩所高中補充緊缺學科教師51人。同時加大縣域內教師統籌調配力度,實現城鄉、學校之間教師常態化交流機制,扎實推進縣域內高中教師資源均衡配置,確保縣域高中發展提升行動和高考綜合改革有序推進。組織高中教師參加的各種高層次研修、學習培訓活動有360余場次。

三是教師待遇優先保障。2019年以來,先后落實了教師增量績效工資、槐芽中學教師鄉村生活補助、班主任津貼和鄉村教師生活補助,縣委、縣政府連續5年高規格召開教師節表彰大會,縣財政專項列支獎勵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和個人,極大地激發了廣大教師的工作熱情。

20250311094702571-9-96dc5.png

二、實施四大“創優工程”,提高縣中辦學水平

一是實施“文化強校”工程。立足學生生涯規劃,堅持以文化人,形成了以學校文化為中心,以學生綜合素質、教師專業發展、課程資源、評價機制為支點的“一中四支”生態化管理機制,真正做到了“用欣賞的眼光觀察人,用公正的制度規范人,用優美的環境服務人”。尤其是眉縣中學“育一片林,成萬種材”的辦學特色受到廣大師生家長及社會各界的一致認可。“育一片林”就是從學生的共性發展出發,把握教育方向,遵循教育規律,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為學生成為合格公民全面奠基;“成萬種材”就是關注學生的差異發展,適應學生成長需求,尊重學生個性,發展興趣特長,堅持因材施教。

二是實施“德育精品”工程。立足“新德育+大思政”育人品牌建設,進一步發揮張載祠、扶眉戰役紀念館、李達故居等縣域德育資源的育人功能,落實“說文明話·做文明事·戒庸懶散”的德育理念,精心打造了“書香養德”“真情潤德”“行動立德”“課堂蘊德”“攜手弘德”“儀式育德”“榜樣承德”“基地載德”八大德育主題精品工程。通過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我們的節日”等系列主題活動,將德育貫穿到教育教學的全過程,構建了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

三是實施“三名+”提質工程。以開展“名師+”“名校+”“名校長+”工程為抓手,指導眉縣中學與眉縣槐芽中學組建精準幫扶共同體,推動兩所高中協同發展。

堅持共謀共建、管理共進。兩所高中著力從制度建設、教師培訓、課題研究、德育活動、資源共享等方面,依托教育信息化手段,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全方位搭建協作管理平臺,全面修訂各項管理考核制度和標準,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方法,推動兩所學校行政管理信息化、便捷化、制度化,實現互聯互通,共融共生,共同成長。

堅持共商共議,做深教學共研。依托2個名師工作室,組建教師互助成長團隊,搭建交流互動平臺。兩所高中每學年共同組織開展現場觀摩、專題研討、教學展示、集體教研等活動80余場次,從打造有效課堂、處理共同體發展難題、提升共同體教科研水平等方面提升教師專業能力。近三年,兩所學校新增省市級教學能手5人,市級“思政課標兵”1人,骨干教師隊伍不斷壯大。

堅持共用共有,做優資源共享。持續做好教學軟件、硬件、優質教學課例等資源共享,為教師提供同步教學資源。同時指導眉縣中學與西安高新一中、成都七中簽訂“云校”雙師項目,通過實時直播授課,兩校教師同步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建立了同課堂、同考評的教育教學新模式,實現了名校優質資源共享。

四是實施“助學圓夢”工程。設置高中教育高質量發展專項基金,每年通過社會捐贈、募資助學等方式,爭取社會助學基金近百萬元,用于獎勵支持縣中發展。在改善提升高中學校辦學條件的基礎上,重點傾向資助品學兼優且家庭情況特殊或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減輕學生家庭的經濟負擔,讓每一個孩子安心讀書,幫助他們圓夢大學。

三、深化四項“管理改革”,激發縣中辦學活力

一是深化教研機制改革。整合原教研室和教師進修學校力量,在全市率先成立教育研究發展中心,集教師培訓、教育科學研究及成果推廣、教育信息化發展、學生綜合素質研究為一體。教研中心內設教師發展部、教學研究部、教育信息化部、學生發展部等職能部室,通過相互協作配合,形成了以教學研究部為主體,教師發展部、學生發展部為兩翼,教育信息化部為保障的“一體兩翼一保障”運行機制,實現了教育研究與提升培訓的優化整合,為加快縣中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二是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兩所高中圍繞學生核心素養,聚力打造以想學為前提、會學為目的、學情為基礎、自主為方式的“四為課堂”,著力推動教學改革實踐。每學年累計開展“四為課堂”理論宣講、實操培訓、現場觀摩、研討交流60余場次,課堂教學改革成效明顯。眉縣中學形成了以實現課堂教學和教學評價雙改變的“四為課堂·136”教學模式,通過開展巡課、教學視導、全員同職稱賽教等活動,提升教師教學能力,讓學生在課堂上學足學好。

三是深化隊伍管理改革。實行“三定一聘”(定工作崗位、定工作量、定工作職責,實施崗位聘用)工作法,扎實推動縣管校聘改革,有效破解教師年齡結構、學科結構和區域分布結構不合理等問題,促進全縣師資有機融合和優質資源均衡配置。自縣管校聘改革以來,通過校內直聘、跨校競聘等方式聘任教師2952名。兩所高中校內競聘351人,跨校競聘21人,支教交流15人,待崗培訓3人,末位淘汰的工作格局初步形成,全面激發了教師教書育人、干事創業的工作熱情,教師憂患意識和競爭意識明顯增強。積極探索校長職級制改革,把校長從“行政人”還原為“教育人”,引領校長成長為研究型、創新型、專家型的人才,真正讓好校長、名校長能夠扎根縣中,為實現教育家辦學奠定基礎。

四是深化學生評價改革。首先,堅持生本評價一體化。堅持幼小初高一體化統籌評價,構建“跨學段、跨學科、跨學校、跨城鄉”四級評價格局,推進各學段一體化教學、一貫性育人、全過程評價。其次,堅持生本評價多元化。從“思想道德、學習態度與能力、合作與交流、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個性發展”六個方面進行全方位、立體式評價,實現評價標準多元化。依據學生特點,建立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多主體參與的評價模式。從目標設置、學習態度、時間管理、勞動實踐、心理健康等各方面如實記錄師生的成長情況,實現評價內容多元化。最后,堅持生本評價具體化。分學段統籌科學教育評價,著力構建學前段保持好奇心、小學段厚植科學精神、初中段鼓勵探索創新、高中段支持專項發展、中職段引導技術改創的評價體系,形成“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綜合素養”的評價模式,促進學生健康、多元化、個性化發展。

縣中發展牽一發而動全身,既是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重要一環,也是更好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支撐,推動縣中高質量發展任重道遠。眉縣將進一步探索新時代縣中發展新路徑,創新工作方式方法,不斷提升縣中辦學水平,為努力辦好群眾家門口的高中學校不懈努力。

作者單位:陜西省寶雞市眉縣教育體育局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