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3月9日下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梅地亞中心舉行民生主題記者會。會上有記者就兒科和精神衛生優質資源相對短缺等問題,提問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雷海潮。在精神衛生服務方面,雷海潮介紹,到今年年底,每一個地市都能夠設置一個心理門診或是睡眠門診,向公眾提供更加便利的精神衛生服務。推動全國統一使用“12356”熱線電話,提供精神衛生方面的服務和幫助。

精神與心理健康問題,一直是兩會代表委員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張其成建議將心理咨詢、心理治療納入醫保覆蓋范圍,并呼吁學校開設心理健康課等。

精神與心理問題之所以受到重點關注,是因為其已成為當前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青少年抑郁檢出率為24.6%。其中,輕度抑郁檢出率為17.2%,重度抑郁為7.4%。《中國老齡發展報告2024——中國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的相關數據則顯示,截至2024年,26.4%的老年人存在抑郁癥狀,其中6.2%的老年人有中重度抑郁癥狀。

面對精神與心理疾病發病率日益增加的趨勢,相關舉措必須盡快實施,加快化解這道“心病”難題。此前,國家衛生健康委確定2025—2027年為“兒科和精神衛生服務年”,將用三年時間補齊兒科精神衛生科短板,正是看到了治療精神與心理疾病的緊迫性。

精神與心理疾病診療體系不完善,是當前面臨的主要障礙。由于精神與心理診療資源缺乏,尤其是精神與心理醫生的緊缺程度遠超其他科室,因此除了重度精神疾病可以收治住院之外,更多患者和亞健康狀態者只能通過門診尋求診療;與此同時,因為心理門診建設尚未統一規劃,導致一些地市缺乏正規的心理門診,一些資質不足甚至濫竽充數的心理門診則趁虛而入、大行其道。

對此,國家衛健委提出“到今年年底每一個地市設置一個心理門診”,這既是基本的數量要求,更是質量要求。只有先確保每個地市有一個優質的心理門診,然后在此基礎上穩步擴大正規心理門診的數量,比如將每個地市擴大到每個縣區,并將這種趨勢保持下去,健康、科學的精神與心理領域的醫療生態方能逐漸建立。

還要看到,門診就診量是衡量普及率和門診效率的一個指標。從醫院的角度看,通過人才培養可以提升診療質量,獲得更多患者的認可。從患者的角度看,費用問題決定就診意愿,如果心理咨詢和治療被納入醫保,勢必大幅提升患者的就診意愿。因此,普及心理門診,不能忽視人才隊伍建設和患者費用負擔這兩個影響因素。

精神衛生服務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心理門診的數量畢竟有限,而且其服務半徑難以覆蓋基層。因此,應當讓心理門診發揮集中診療和技術牽頭作用,此外通過全面普及“12356”熱線電話、優先建立精神與心理疾病的雙向轉診模式、家庭醫生和簽約服務團隊承擔一定心理咨詢任務等配套措施一起,為精神與心理問題構建全方位的防治網絡。

責任編輯: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