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需家校合力
作者:李剛
發布時間:2025-03-11 12:20:09 來源:陜西日報
新學期新氣象。近日,北京市發布中小學“體育八條”,通過打造“能出汗的體育課”、大力開展學生“班級賽”、科學精準提升學生體質等舉措,將身心健康教育融入學校育人體系。無獨有偶,西安市也正式施行中小學強健學生體質若干措施:每天一節體育課,課間休息時間延長至15分鐘,每天安排30分鐘大課間等。毫無疑問,這些都是構建集運動、衛生、心理等于一體的健康教育格局的創新舉措。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如今,越來越多的學校通過嚴控教學時間、增加文體活動、拓展課間活動等方式,營造輕松快樂的校園氛圍,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筆者認為,無論是“課間15分鐘”還是“體育八條”,都是在鼓勵學生參與健康教育。那么,如何將健康教育更好地融入學生的日常?筆者認為,需要學校與家庭合力解決好活動設計、資源配置等現實問題。
首先,要提升教師、家長認識。學校可策劃組織開展一些活動,讓教師和家長認識到各種活動給學生帶來的積極影響,從而提升他們對健康教育育人價值的認識。
其次,要做好教學與活動的科學統籌。學校把課堂教學內容與課間活動主題緊密結合,探索建立體系化、個性化的活動,比如增設勞動體育、競技體育、科技體育、社會實踐等,讓學生在有趣的科學實驗和勞動實踐中鍛煉身體、拓展思維。
再次,要廣泛調動學生自主性。學校要積極搭建活動平臺,鼓勵引導學生自主策劃活動。可結合學校實際,成立各具特色的社團(小組),讓學生在校園活動中“可選、好選、樂選”。
最后,要充分整合資源。在活動項目設計上,可立足學校條件,暢通家長意見建議渠道,挖掘地方資源,創新設計多層次、多樣態的活動。比如,陜南一些農村地區的學校可利用當地盛產的竹子,創新開展“竹竿舞”大課間項目,讓學生在充滿活力和樂趣的校園里健康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