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將心肺復蘇實踐操作全面納入中考體育測試項目,可以促使學校更加重視急救教育,可以更好地確保學生掌握基本急救技能。”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雅安市教育考試院院長、雅安市雨城區第二中學校長庹慶明提交了這樣一份建議。(齊魯網3月8日)

眾所周知,學校是一個人群密集的場所。近年來,學生在校內突發疾病,或不慎摔傷骨折,或被食物噎著,或發生踩踏等意外情況時有發生。但由于很多教師和學生相互之間都不會應急救護,因而,學生一旦發生意外,很可能失去及時救護的最佳時機。

而據報道,目前我國很多中小學校尚未開設急救知識相關課程,不僅校園應急設施配備嚴重不足,而且學生急救知識普及率相當低,急救知識培訓也遠遠跟不上。相比發達國家30-40%的應急救護技能普及率,我國的應急救護技能普及率還不到1%,可見,加大學校急救知識教育勢在必行。

此次全國人大代表庹慶明提交了“急救知識納入中考”的提案,這無疑是一個切實可行的好提案。急救知識納入中考,就能倒逼更多學校更多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急救知識教育或培訓當中,不僅讓學生學會心肺復蘇、骨折包扎、AED使用、海姆立克等急救知識,而且也能在關鍵時刻達到自救互救的目的。可以說,急救知識納入中考很有必要。

當然,急救知識納入中考,還需有必要的保障機制。首先,要建立常態化教育機制。教育部門要將急救教育納入學校的必修課程,分層實施,制定不同階段的課程。其次,要加強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教育部門要將急救教育納入教師培訓體系或課程,鼓勵引導一定比例的教師取得應急救護專業資質。其三,要保障一定專項經費。財政部門應安排急救教育推廣運用專項經費,在教育培訓經費中優先安排、重點保證,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要確保應急救護培訓經費專款專用。

此外,各地各醫療機構和紅十字會不妨多走進學校,多組織學生開展一些類似的應急演練和應急救護技能培訓,把心肺復蘇、骨折包扎、AED使用、海姆立克等一些最簡單、最基本的應急救護知識和技能傳授給更多的學生,既讓急救教育成為學校的一堂必修課,又讓急救技能成為學生的一項必備技能,從而讓更多的學生在危急關頭既能自救,也能他救。


責任編輯: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