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創新 年輕人有哪些期待
作者:?王品芝
發布時間:2025-03-09 20:00:56 來源:中國青年報
從游戲《黑神話:悟空》到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從非遺“出圈”到博物館文創成為“頂流”,這些現象背后都離不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支撐。更好地弘揚傳統文化,你有哪些期待?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進行的共有2007人參與的全國兩會青年期待調查顯示,55.4%的受訪者期待設計文化內涵與實用需求兼具的文創產品,讓傳統文化融入日常生活,54.2%的受訪者期待打造文化底蘊深厚的國潮品牌,深挖傳統文化精髓。
“口紅、冰箱貼、記事本……越來越多物件中用到了‘國潮’元素,傳統文化走進了人們的衣食住行。”北京師范大學大三學生喬霽月說,不管是書籍、文藝作品還是裝飾,她對帶有國潮元素的東西都會更加喜歡。“通過文創的形式,傳統文化可以觸及更多人,喚起更多人的興趣。”喬霽月期待代表委員在拓寬傳統文化應用場景、加強與現實融合方面建言獻策。
山西省借勢游戲《黑神話:悟空》出圈,打造文創產品矩陣;甘肅省推進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數字化復原項目……在“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文旅融合創新成為地方政府工作報告高頻詞。調查中,50.7%的受訪者期待大力保護文物、古建等歷史文化資源,打造地方特色文化IP。
00后馮佳寧期待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加強文物古跡的保護和闡釋,借此打造文化IP,放大地域個性。據媒體報道,今年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委員李巖建議,用技術手段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命力。
“我玩過國潮風的沉浸式劇本殺,我們換上古風服裝,玩古代小游戲,沉浸感很強。”馮佳寧說,隨著越來越多人加入傳統文化主題的文娛作品創作中,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不斷創新。她還認為,AI技術的發展能為傳統文化創新表現形式提供更多可能性。
調查中,43.7%的受訪者期待創新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增強沉浸式體驗感;41.1%的受訪者期待增強文化場館的社會教育功能,吸引、惠及更多青少年;35.7%的受訪者期待豐富民俗活動,增強傳統節日氛圍;31.1%的受訪者期待加大對非遺、傳統技藝等傳承人的扶持力度;20.5%的受訪者期待推動戲曲等進校園,培養青少年傳統文化素養。
春節期間,80后暢婧從遼寧來北京旅游時,專門帶孩子參觀了中國工藝美術館,孩子對其中的“春節主題展”特別感興趣,“我們還在場館里觀看了英歌舞和踩高蹺等民俗表演,非常直觀地感受到各地民俗文化”。暢婧期待全國兩會關注文化場館的社會教育功能,加強展覽的趣味性,培養青少年文化素養。
據媒體報道,今年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市博物總館副館長宋燕帶來關于博物館高質量發展以及高校博物館教育功能的相關建議。
喬霽月發現,現在許多中小學開始引入武術健身操、戲曲健身操,她認為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對于傳統文化的解讀也可以進入中小學和大學,也期待在全國兩會中關注如何創新形式,將更多傳統文化融合在日常教學中。
不斷刷新票房紀錄的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讓傳統文化再一次被世界看見,這背后離不開長期以來的產業支持與人才培養。全國人大代表邵麗建議對優秀的電影人才和作品進行表彰和獎勵,為青年電影人才提供更多的創作機會和資金支持。
此外,41.2%的受訪者期待用更多動畫、影視、文藝作品講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故事;16.1%的受訪者期待加強文化交流,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出海”。
參與此次調查的受訪者中,00后占17.5%,90后占53.4%,80后占24.9%,70后占3.5%,60后占0.7%。男性占42.9%,女性占57.1%。高中及以下學歷占8.1%,大專、高職占25.9%,本科占62.1%,碩博研究生占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