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教育部頒發了《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為幼兒園教育質量評估指明了方向,也給出了具體的操作標準。該指南堅持以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為導向,聚焦幼兒園保育教育過程質量。評估內容主要包括辦園方向、保育與安全、教育過程、環境創設、教師隊伍等,旨在引導幼兒園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尊重幼兒年齡特點和發展規律,堅持保育教育結合,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不斷提高幼兒園辦園水平和保教質量。與過去常提及的“主動學習”和“自主學習”相比,這一提法更加強調學習的內在價值和意義。


一、什么是幼兒有意義的學習

(一)學習過程層面

有意義的學習表現為學習材料與幼兒已有認知結構建立了實質性的聯系,意味著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的體驗是科學的、符合規律的,能夠真正促進他們的認知發展。

(二)學習結果層面

有意義的學習表現為學習內容或學習方法能夠增進幼兒對自我、對身邊人及對環境的關心,表明幼兒的學習結果是有價值、有實際效果的,能夠促進他們情感和社會性的發展。

(三)群體層面

幼兒有意義的學習是有意義的發現學習,意味著幼兒在學習過程中不僅僅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通過主動探索和發現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對培養幼兒的主動探索意識有著重要的作用。

(四)個體層面

教師面對每個幼兒時要牢記一個原則:幼兒有意義的學習是個性化的自主學習,每個幼兒在學習過程中都有自己的獨特方式和發展節奏。因此,教師要尊重幼兒的個性化差異,為他們提供個性化的支持和指導。

二、如何發現幼兒有意義的學習

幼兒有意義的學習不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發生,還可以在集體活動中體現。日常生活是幼兒園一日活動的主線,見證著幼兒從初期的無知到后期的有序發展,是幼兒生活習慣與生活技能形成與提升的過程。在日常生活活動的各個環節中,幼兒學會了照顧自己,學會了關愛和保護環境,并逐漸形成了自理能力、時間觀念和責任感。這種學習方式不僅具有實際意義,還體現了幼兒園教育對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視。

幼兒園的學習、活動形式非常豐富,很多幼兒會選擇閱讀繪本,幼兒通過繪本中的圖畫就能夠猜測意思,進行推理和判斷,這無形中就能促進幼兒思維的發展,豐富幼兒的認知。此外,繪本對幼兒的審美藝術、情緒情感、語言表達等方面能力的發展也具有重要的價值。此外,圖畫是幼兒進行表征的重要方式之一,無論是在紙張上、地上,還是管道上,幼兒都能發揮創意,將自己的所見、所感、所思、所想通過圖畫呈現出來,這一過程能夠充分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游戲是幼兒探索和感知外界的重要方式。幼兒通過游戲可以將現有生活經驗與新習得的經驗相融合,不斷探索和總結自然事物,整個游戲過程充滿愉悅感和滿足感。此外,由于這些活動通常是集體進行的,幼兒可以充分與同伴互動,這對促進幼兒語言、情感和社會性等能力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幫助。

三、如何支持幼兒有意義的學習

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促進幼兒深入地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如語言支持、環境支持和材料支持等,為幼兒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學習指導,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提高學習效率。同時,這些支持方式不僅能夠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還能夠培養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造力。

教師可以讓幼兒討論感興趣的話題,鼓勵幼兒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此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促進幼兒的認知發展,增強幼兒之間的情感交流,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支持幼兒探索有意義的學習。

教師可以為幼兒創造適宜的學習環境,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料,引導幼兒積極參與環境創設,鼓勵幼兒與環境互動,以此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

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觀察教室中的物品、植物等,讓幼兒探索這些物品和植物的特征與用途,以此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四、建設高質量的對幼兒有意義的學習課程

教師明白了何謂有意義的學習,了解了如何發現各類場景中有意義的學習活動,并且作為支持者使得這些有意義的學習得以順利進行,為進一步完善教學體系,建設高質量的對幼兒有意義的學習課程奠定了基礎。

(一)確立課程目標

在建設課程時,教師不僅要明確課程目標,還要關注幼兒的個性化需求,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

(二)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

教師要根據課程目標,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這些內容應該具有探究性、啟發性和可操作性,能夠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此外,教師選擇教學內容時要充分考慮幼兒的實際情況,所選內容要與幼兒的生活緊密相關,這樣幼兒的學習才會更加有意義。

(三)設計有趣的教學活動

教師可以通過游戲、實驗、故事、手工等形式,設計有趣、生動的教學活動,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

(四)建立良好的師幼關系

幼兒教師在課程建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良好的師幼關系對兒童的智力、人格和社會性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要尊重幼兒的人格,把幼兒看成獨立的、與自己平等的社會成員;還要關注幼兒的情感需求,與幼兒積極互動和交流,鼓勵幼兒參與班級活動,提高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五)注重家園共育

教育孩子不是教師一個人的事,而是家長和教師共同的責任。家長要和教師一起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讓孩子在健康快樂中成長。《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家庭是幼兒園的重要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實現家園互動合作共育。”家園共育是幼兒健康成長的基礎,也是幼兒園工作的重要環節。因此,在課程建設中,教師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和合作,共同促進幼兒的發展。

(六)持續評估和改進

建設高質量的幼兒有意義的學習課程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需要不斷地進行評估和改進。教師要通過觀察幼兒的反應、與家長交流及課程效果評估等方式了解課程的優點和不足,然后進行相應的調整和改進。

總之,有意義的學習課程能夠促進幼兒的思維發展,調動幼兒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幫助幼兒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幼兒的成長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提升幼兒的語言交流能力。因此,幼兒教育工作者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創新教學方法,建設高質量的幼兒有意義的學習課程,為幼兒提供高質量的學前教育服務。

作者單位   陜西省寶雞市麟游縣官坪幼兒園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