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以教育家為榜樣,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是當前廣大教師提升專業素養的時代所需。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師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少數”,雖不能人人都做教育家,但理應深刻理解教育家精神內涵,在日常教學中以教育家精神為鏡鑒,燭照內心;以教育家精神為標桿,指引行動;時常校準方向、樹立導向、自覺尋找差距、突破自我,不斷提升思想境界和育人水平,方可培養更多可堪重任的時代新人。

一、正念立志,破狹隘短視

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是教育家精神的政治靈魂。高中思想政治教師理應心懷“國之大者”,用黨的創新理論培根鑄魂、啟智潤心、培育新人。在日常教學中,絕大多數教師能創設適切議題和生動場景,為學生講深講透中國共產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什么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講明講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時代價值、內涵要義。通過這些基本問題的闡釋,幫助學生認清時代發展趨勢,堅定“四個自信”,樹立正確的三觀,樹立為強國建設而奮斗的理想信念。個別教師僅把思想政治課教學當作謀生手段,教學方式單一,最終隨著學生對知識的遺忘,教師也被淡忘,這種短視行為應當盡快破除。

二、正心立德,破知行不一

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道德情操是教育家精神的鮮明品格。思想政治課教師是學生“明德”之師,他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成長。正人先正己,正己先正心。課堂內外,要求學生做到的自身先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自覺破除只說不做、知行不一的“雙重標準”。正心立德要求教師秉持“又紅又專”的從教追求,既要當思政育人專家,精通鉆研本學科的前沿知識,幫助學生解疑答惑;又要當雜家,博通相關學科發展趨勢,幫助學生做好生涯規劃,讓學生全面成長。

三、正知立能,破盲目蠻干

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是教育家精神的本質要求。如何讓相對枯燥乏味的思政課變得更有意義、更有意思?這就需要教師尊重教育規律、發揮個體智慧,在“啟智”與“潤心”上用真招,在因材施教分層教學上下功夫。對課內“學不夠”的優等生,輔之以課外必要的拓展加餐,幫助其提升能力;對于“學不精”的中等生,輔之以思維輔導,引導其掌握學科思維竅道;對于“學不好”的后進生,輔之以耐心和堅持,幫助其樹立信心。另外,對于“不愿學”者,要讓其明白思政課的社會功能,使其更加重視;對于“不愛學”者,要激發他們的學習潛能,使其產生興趣;對于“不會學”者,點撥以方法,輔助其盡快“上道”。

四、正行立功,破固步自封

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是教育家精神的不竭動力。處身兩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當下,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新知識、新事物、新技術層出不窮,逆全球化、短視頻等新思潮、新文化相互碰撞,難免令人應接不暇、無所適從。思想政治課教師把相關學理講得懂、講得清,學生才會有共鳴、有共情,突破自我認知的“洞穴”,做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踐行者。同時,我們要甘當學生,自覺破除固執己見,緊跟時代發展,做學生解疑答惑的幫手,既要教會學生掌握學理、提升素養,更要教會他們創新思維,實現由解題向解決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問題邁進。

五、正善立心,破精致利己

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是教育家精神的崇高情懷。思想政治教師要想讓學生尊重和發自內心地敬佩,就必須始終站穩學生立場,付出更多愛心,如此才能建樹“光輝形象”。教師要始終心中有學生,以個人的親和力、感染力強化學生的政治認同、科學精神,以針對性、實效性的事例提升學生的法治意識、參與能力。在教學之余也要舍得付出,在談心交流中幫助學生化解“成長的煩惱”,通過一些“不經意”的關心,贏得學生的信任和理解,進而產生“親其師,樂其教”的效應。

六、正氣立身,破明哲保身

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是教育家精神的宏大格局。思想政治教師的眼界胸懷、格局追求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未來發展。尤其是面對世界局勢動蕩多變,我們更要立足三尺講臺,胸懷天下,心系人類前途命運,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教師要提高政治站位,致力為中華民族復興大任育英才,對標國際人才競爭標準,培養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傳承人類文明薪火,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文明交流互鑒;始終高舉和平與發展、合作與共贏旗幟,奉行獨立自主、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服務民族復興、促進人類進步,在培育可堪重任、能擔大任的時代新人中,努力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貢獻。


本文系陜西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三個課堂”視域下普通高中青年教師培養路徑的實踐研究》階段成果,課題編號:SGH22Y0647。

作者單位  陜西省寶雞中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