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關縣各中小學通過深挖地域深厚的歷史文化,創新性地探索思政育人新模式,以多感官參與、多領域滲透、多途徑拓展,把紅色基因文化融入教學全過程,為學校思政教育的創新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強大動力。

一是創新理念,搭建育人架構。學校通過以“善”為核心,從管理、目標、任務、習慣、實踐、協同和生命教育七個維度發力,全方位地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尚“善”少年。學校精心繪制大思政育人課程德育圖譜,將抽象的思政教育具象化、體系化。打破了分數至上的傳統單一評價模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品德修養、學業進步、社會實踐、藝術特長、身心健康等多個領域找到屬于自己的閃光點,為學生的成長提供充足的精神養分與價值指引。

二是黨建引領,課程思政開花。學校讓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接受紅色精神的洗禮。在思政課教學方面,根據小學和初中不同學段的特點,因材施教,精準定位教學目標。小學階段側重于啟蒙道德情感,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在孩子們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種子;初中階段則著重打牢思想基礎,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提升思政課教學質量,學校大力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通過定期組織集中學習,讓教師深刻領悟思政課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關鍵作用。

三是紅色賦能,探索實踐路徑。學校通過搭建起學生與歷史對話的橋梁,讓學生們身臨其境,仿佛穿越時空,目睹革命先輩們為了理想和信念不懈奮斗的場景,深刻感受革命先輩的偉大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長征精神,在心中種下愛國的種子。每年清明節期間,各學校組織學生前往潼關縣烈士陵園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學生們在莊嚴肅穆的氛圍中緬懷先烈,深刻體會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從而更加珍惜當下,激發奮發學習的熱情,將紅色精神轉化為成長的強大動力。

四是環境熏陶,構建育人共同體。學校通過精心打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化墻,讓學生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都能感受到主流價值觀的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念。以“一訓三風”為引領,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為抓手,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傳承和導向激勵作用,營造出濃厚的育人氛圍,極大地增強了師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通過有力舉措,潼關縣各中小學校逐漸形成努力辦好思政課、教師認真講好思政課、學生積極學好思政課的良好氛圍,學校將持續深化改革,不斷完善思政育人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將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落到實處。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