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勝利召開在陜西教育系統干部師生中引發熱烈反響(1)
發布時間:2025-03-06 12:00:27 來源:陜西省教育廳網站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和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分別于3月4日、5日在北京開幕。全省教育系統廣大干部師生員工高度關注,紛紛通過網絡、電視、報紙、廣播、微信微博等媒體收聽收看,結合自身工作和學習實際,熱議全國兩會。
全國政協委員、西安交通大學黨委書記 盧建軍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今年全國兩會的召開,對于凝聚共識、激發力量,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西安交通大學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重要論述,落實好全國兩會精神,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堅持和加強黨對學校工作的全面領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將企業主導的產教深度融合作為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的突破口,在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中探索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新路徑、新機制。學校將持續推動“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創新工程,依托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建設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匯聚全球創新資源、聚焦國家發展戰略、對接地方產業需求、引入各類金融資本、培育良好創新生態、培養卓越創新人才,實施“6352”創新工程,構建“一中心、一孵化、兩圍繞、一共享”產學研深度融合新模式,打造新時代服務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創新引擎。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黨委書記 李言榮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我校“127”目標和第十四次黨代會確立的各項重點工作的落實之年,西工大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在學校“天下工大、世界三航”遠景目標牽引下,高質量、高水平、高速度做好“十五五”規劃,打好國家獎申報、頂尖人才評選、大小人才工作、萬億國債、萬分之一學科這五場硬仗,持續深化“總師型”人才培養、高水平科技創新、師資隊伍建設、為群眾辦實事等重點工作,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和“永遠在一線、永遠在狀態、永遠在前列”的奮發狀態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三位一體發展,迎難而上、銳意進取,為科教興國戰略、教育強國建設貢獻力量,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不懈奮斗!
陜西科技大學黨委委員、副書記、校長 黃劍鋒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認真學習了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協同發展的戰略部署,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面向“十五五”,學校將始終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圍繞推動教育強國和“雙一流”建設,扎實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以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整改為契機,不斷提升人才培養水平;以學科內涵建設為切入點,推動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新興領域與輕工技術深度融合,在服務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彰顯“陜科大擔當”;持續深化“人才強校”戰略,打造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向著學校第三次黨代會確定的“雙一流”建設目標奮勇前進。
陜西中醫藥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楊曉航
作為高等中醫藥教育工作者,我們要把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推進學校第二次黨代會精神結合起來,全面落實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各項舉措,構建立德樹人新生態新格局,統籌推進學科建設和有組織科研,加強新時代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提升對外開放和服務支撐能力,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推動附屬醫院和制藥廠高質量發展,筑牢校園安全穩定底線,奮力譜寫國內一流、特色鮮明的高水平中醫藥大學建設新篇章。
渭南師范學院團委書記 趙琦
兩會報告中對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視,為我們高校共青團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緊緊圍繞報告精神,結合我校實際,積極探索創新,努力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加強思想引領,通過主題團日、團課等形式,引導廣大青年學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定理想信念,聽黨話、跟黨走;二是聚焦成長成才,積極搭建平臺,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科技創新、志愿服務等活動,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為學生成長成才助力;三是服務中心大局,組織動員青年學生發揮專業優勢,積極投身鄉村振興、社會治理等國家戰略,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貢獻青春力量。
榆林學院化學與化工學院博士 李保寧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的“深化教育科技人才改革”戰略部署,為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和科研創新發展指明了方向。作為國家能源戰略核心區高校青年博士教師,我們將以服務國家能源革命戰略需求為導向,聚焦“能源之都”轉型發展,從教育科技筑基、引才育智賦能、生態經濟共融三個方面組建陜北能源產教融合創新聯合體,強化產學研協同創新,靶向培育“技術攻關+產業適配”雙能人才,為教育強國建設和高質量產業發展貢獻力量。
西安培華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 薛舒凡
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強調“全面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改革創新。”而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一名思政教師需以“溫度”感染學生,用語言激勵奮斗,用情感激活潛能。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關注鄉村振興、科技創新等國家戰略,將“家國情懷”與“專業素養”相結合,努力培育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西京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楊洪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全面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改革創新。”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馬克思主義學院將扎實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文化思想“三進”工作,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把全國兩會精神融入思政課教育教學全過程,強化實踐教學,講深講透講活大思政課,讓思政課真正入腦入心,讓思政課越來越“活”、越來越“火”。
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 劉素群
作為一名思政教師,我期望在教育改革方面能有更多實質性的推進,比如進一步優化課程體系,加強實踐教學環節,讓學生能更好地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等。在未來的工作中,我也將繼續發揮思政教師的作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使命感,激勵他們努力學習,為實現強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西安市閻良區六三〇中學教師 楊榮儒
報告中提到要“擴大高中階段教育學位供給”“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這讓我們看到教育公平的階梯正在向更廣維度延伸。尤其注意到“鞏固‘雙減’成果”的堅定態度,這與我們正在推進的作業分層設計、跨學科項目式學習實踐高度契合。更令人振奮的是,國家在量子科技、人工智能領域取得突破,“嫦娥六號”探月、“夢想號”深潛等科技成就為課堂注入了鮮活素材。我們將把這些前沿成果轉化為校本課程,在信息技術課上開展AI編程體驗活動,在地理課堂融入生態文明建設案例,讓現代化建設圖景浸潤學生心靈。
周至縣二曲初級中學副校長 李鵬亮
全國“兩會”強調“數字治理”與“智慧教育平臺”建設,我校將加速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利用AI技術打造精準教學模式。正如代表委員提出的“人工智能+教育”融合路徑,我們將引進智能教學系統,突破縣域教育資源局限,讓每個孩子享受優質課堂。面對“鄉村振興人才培育”議題,我校將通過城鄉教師輪崗、在線教研共享,推動鄉村教育質量提升,落實文化育人核心,開發本土文化課程,培養扎根鄉土、心懷家國的接班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