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睡不好”“一下雨就堵車”“小賣部部分產品不僅沒回歸原價,還漲價了”……近日,云南省石屏縣第一中學專門設置的“吐槽墻”,在網上得到廣泛關注。在短視頻平臺上,相關消息收獲數十萬次點贊、跟評上萬條。

圖片來源:光明日報

針對學生的意見,全校領導在“吐槽墻”前開會辦公,能現場解決的,立馬安排人解決;不能現場解決的,拿出方案和計劃去落實;對于一些不合適的意見,也會向學生作出解釋。對此,有網友評論稱,這能讓孩子們說出自己的心聲,也能展現出學校的不足。該校校長張敏則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只要意見建議是中肯的,我們都會采納,同時也能倒逼學校管理進一步精細化。”

小小一面“吐槽墻”,為何能引發全網熱議?究其原因,關鍵就在于當事學校鼓勵學生提意見,愿意與學生零距離溝通,并高效解決問題的積極態度。

客觀而言,從小學、中學到大學,一直不缺少各種形式的“校長信箱”或是其他意見反饋渠道。但是,和那些渠道相比,“吐槽墻”有一個重要的不同——所有意見的反饋與處理,都攤在陽光之下公開進行。

這種公開性,一方面對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形成了激勵,使他們能直觀地看到自己提的意見公之于眾,并在同學之間形成討論與共振,另一方面也對校領導解決問題形成了督促,使其無法將學生提出的意見“懸置”起來,而必須直面問題,盡快做出回應與處理。除此之外,“吐槽墻”在命名中就明確以“吐槽”為主題,專門收集負面意見,給學生的尖銳表達留出了足夠的空間,這也有助于防止相關機制在實踐中走形變樣,落入形式主義的怪圈。

對學生而言,“吐槽墻”的存在無疑是一件好事。校園生活中,學生們或多或少會遇到不滿意、不順心的情況,其中相當一部分情況,都可以通過學校提高管理水平、改進管理方式得以化解。這時,如果學校能主動表現出傾聽學生心聲的態度,學生們自然求之不得。不過,對學校而言,設立這樣的“吐槽墻”,卻需要一些勇氣和魄力。畢竟,現場開會處理學生所反映問題的工作機制,相當于切斷了校方拖延、回避問題的“退路”,這也要求學校領導作為學生的教育者和長輩,必須具備放低姿態、直面學生“吐槽”的容人之量。

值得一提的是,從“吐槽墻”反映的問題來看,大多數困擾學生的校園管理問題,其實都是細節處的“小事”,這些事務既不涉及治校方針等原則性的復雜問題,解決起來也并不算難。之所以要到學生“吐槽”才能解決,往往不是因為學校不想解決,而更多是因為校方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不夠順暢。從這個角度上看,學校設置類似機制,雖然要付出一定管理成本,但也由此得到了降低信息搜集成本,高效查找校園工作漏洞不足的好處。

就此而言,云南省這所學校的嘗試,體現出的是一種以學生為本,為此不惜由校方付出更多努力的姿態。如果這一制度能夠長期執行下去,并取得預期中的理想成果,將產生極強的正面示范價值。

當然,具體到其他學校,是否能夠直接效仿“吐槽墻”制度,又要如何對其做出適應本校情況的改良,還需視不同學校的管理能力而定。但無論如何,所有教育工作者都不妨從中汲取經驗,有所思考。

責任編輯: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