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近年來,“小胖墩”逐漸成為許多家庭的困擾。兒童肥胖不僅影響當下的身心健康,更可能為成年后的慢性病埋下隱患。作為威脅兒童健康的“隱形殺手”,防治兒童肥胖需要家庭、學校、醫療機構和社會的共同行動。省衛生健康委、省疾控局提醒關注兒童營養與運動,“吃動平衡”,為健康加分!近日,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副主任醫師尹春燕圍繞相關內容進行介紹。

“孩子胖點更可愛”不可取

許多家長認為“孩子胖點更可愛”,但肥胖并非健康的代名詞。兒童期肥胖可能引發以下問題:生理健康威脅。增加2型糖尿病、高血壓、脂肪肝、早期動脈硬化等疾病風險;影響骨骼發育,導致關節損傷、扁平足等問題;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影響大腦供氧和學習能力。心理健康危機。肥胖兒童易因外貌被嘲笑,產生自卑、焦慮等心理問題;社交退縮、注意力下降,甚至引發厭學情緒。生殖系統危害。肥胖已被證明是性早熟的危險因素。肥胖的青春期女孩會患多囊卵巢綜合征,患病率3%—11%;超重和肥胖男性發生少精子癥的風險更高。

兒童肥胖的三大推手

能量失衡:吃得多,動得少。高糖飲料、油炸食品、精制碳水攝入過多,而蔬菜、粗糧、優質蛋白不足;久坐玩手機、缺乏戶外活動,日均運動量不達標(建議每日中高強度運動≥60分鐘)。養育誤區:過度喂養+補償心理。“多吃一口長身體”“吃不完浪費可惜”等觀念,導致強迫式喂養;用零食作為獎勵,加劇不健康的飲食習慣。環境因素:屏幕時間侵占運動時間。電子產品的普及使兒童日均屏幕時間超2小時,擠壓運動時間;社區運動場地不足、交通安全顧慮等限制活動空間。

家庭是第一道防線

家庭是防肥胖的第一道防線,飲食優化:遵循“膳食金字塔”,減少含糖飲料、零食,用水果、堅果替代;保證早餐質量,晚餐不過量(參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兒童版)。

養成運動習慣:全家參與運動(如跳繩、游泳、騎行),每天戶外活動≥1小時;限制屏幕時間(學齡兒童≤2小時/天),避免久坐。

學校與社區需營造健康環境 ,推廣校園營養午餐,開設食育課程;保障體育課時,組織趣味運動比賽;完善社區兒童活動設施,設立“無屏幕日”等。

醫療機構應早篩查、早干預。定期監測兒童身高、體重、腰圍;對超重兒童制定個性化管理方案,避免盲目節食。


責任編輯: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