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已基本上解決了“有學上”的教育問題,但是“上好學”的教育問題又成為阻攔教育事業前進的新問題。教師是發展新時代教育事業的基礎,也是切實提高新時代教育質量及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關鍵點。為了進一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國家先后頒行一系列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可行方案,倡議教師終身學習理念,制定分階段的教師教育培養機制,不斷推動教師專業發展,努力打造一支水平超群的教師隊伍。從教育培訓角度來看,促進教師專業成長,除了要重視外部驅動及合理組織教師參加培訓之外,還要重視教師自主發展,鼓勵教師的自學,使其樹立終身學習理念,以更好地實現個人專業能力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不斷夯實和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貢獻力量。

2021年,《教育部關于大力加強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強調了外部驅動和自主發展對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性,倡議外部驅動與自主發展同步并行的發展戰略,而且加強教師培訓是促進教育公平及升級教育質量的必要措施。在此背景下,各地結合當地實際出臺了各項教師培訓政策,并將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放置在了教育管理的首要位置。加強對教師專業發展問題的研究,客觀論述外部驅動與自主發展對教師專業發展的辯證關系,并針對如何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出合理的建議,對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一、相關概念的界定

(一)教師專業發展

關于教師專業發展的討論在英國主要有兩種主流觀點。其一,按照職業層序將教師作為社會分層中的一個階層。此時,提高教師專業能力,旨在通過專業發展來爭取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權利。其二,按照社會分工將教師作為教育行業的工作者。此時,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以給學生提供更專業、更優質的服務。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我國對教師專業發展定義的取向更加傾向于第二種,即從教育學的角度出發,將教師專業發展視為教師個體的責任和天職,將不斷地提高教師個體層面的專業能力作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基礎。

(二)外部驅動

外部驅動意為通過行政主導、指標考核等外部作用的方式,不斷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外部驅動的顯著特征在于,在外部驅動式專業發展方案中,教師并不是主動參加的,而是迫于外力的影響,被動地參加各種培訓項目。由此可見,外部驅動式專業發展策略主要是依靠行政力量推行的,有著自上而下的顯著特征,但培訓內容卻很難符合教師需求,存在一定的籠統性。《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進一步強調了教師對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性,將提高教師專業發展視為推動教育改革的必要措施。為了更好地推動教師專業發展,教育行政機關先后出臺了一系列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為主題的培訓項目,這些充滿教育行政特征的培訓項目都可以視為外部驅動式專業發展。

(三)教師自主發展

國內學者從不同角度探討了教師自主發展。例如,金美福從教師個體微觀層面指出,教師自主發展是教師個體實現自我人生價值的方式,為了實現自我超越,教師個體主動地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此外,葉瀾認為,教師自主發展是教師針對自己的職業發展和需求,主動制訂職業發展規劃藍圖,包括發展目標、執行計劃、學習內容等,有著極為強烈的主動性和自主意識。綜上所述,教師自主發展是教師為了實現個人價值和人生超越,主動制訂職業發展藍圖,積極落實各項職業目標、學習計劃,進而實現專業能力的可持續發展。

二、外部驅動與自主發展的辯證分析

從客觀角度來看,外部驅動與自主發展存在既統一又矛盾的辯證關系,兩者之間的關系如同一把雙刃劍。外部驅動既可以促進教師的自主發展,同時又會抑制教師的自主發展。因此,合理剖析兩者之間的辯證關系,是研究外部驅動和自主發展對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方面。

(一)外部驅動能有效激發教師自主發展意識

教師自主發展意識是否強烈取決于兩個主要因素。其一,教師應當具備強烈的“成長指向”。在教師個體的內心,應當具備實現自我成長、自我提高和自主發展的強烈心理需求。其二,教師必須具備實現自主發展的身心素質。只有在生理、心理兩個方面均具備較好的素質,教師才可以更好、更快地推動個人自主發展規劃的實現。由于教師在專業成長中客觀存在的職業懈怠心理,如果只是一味地發揮教師自主發展作用,則會隨著教師自主發展熱情的退散,以及其他因素的影響,比如自主發展進程緩慢等,會導致教師逐漸喪失自主發展熱情。例如,新入職教師往往懷有強烈的自主發展意識,并且為自己安排了各種專業課程。但持續一段時間后,由于受到處理學生糾紛矛盾、批改作業、出試卷等的影響,再加上職業懈怠心理的產生,導致他們逐漸喪失了自主發展意識。

外部驅動的介入就是利用教育行政的強制性效力激發教師自主發展意識。一方面,外部驅動式專業發展通常由校方或教育局等組織,具備一定的行政強制性。通過外部驅動式專業發展的刺激作用,可以有效引導教師進入專業發展的氛圍之中,從而再一次加強他們的自主發展意識。另一方面,外部驅動式專業發展具備指標考核機制,利用指標考核促使教師掌握相應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教師在這類培訓中習得了很多專業知識,并逐步形成自主發展意識。

(二)外部驅動“催化”教師自主發展

對教師而言,外部驅動式專業發展除了可以強化他們的自主發展意識之外,同時還可以在教師自主發展中發揮催化劑的作用,有助于教師的專業水平實現跨越式發展。例如,筆者所在校的王主任的教學能力在最初并不是學校拔尖的,但是經過一年的脫產培訓,王主任的專業能力得到了跨越式提升,實現了專業上的蛻變。剛進入學校工作時,王主任雖然制訂了個人自主發展計劃,但是只依靠自己的努力,專業水平提升緩慢。而在“百千萬工程”培訓中,王主任先后進入不同師范學院學習,并且閱讀了大量的專業類圖書,不僅教學水平得到突飛猛進的提升,同時在培訓中還增長了見識和才干,開闊了視野,綜合能力得到快速發展,并將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進行了有機融合。由此可見,通過外部驅動式專業發展,可以為教師提供一個更廣闊的平臺,利用外界的“誘因”促進教師自我發展,幫助他們實現專業能力的“蛻變式”提升。

(三)外部驅動抑制教師自主發展

對教師專業發展而言,外部驅動雖然可以強化教師的自主發展意識,加快教師自主發展速度,但也對教師自主發展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二者是辯證關系。外部驅動對教師自主發展的抑制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外部驅動式專業發展會占用教師大量的時間。對每個個體而言,時間都是固定的,當培訓較多時,教師的時間都被用在了外部驅動式專業發展,導致自我發展時間被占用。例如,筆者所在校的朱老師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朱老師最初制訂了詳細的自主發展計劃,同時準備考研。但由于學校組織的培訓較多,占用了其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導致朱老師最后只能放棄考研。

二是外部驅動式專業發展對教師自主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干擾。由于外部驅動式專業發展具有一定的行政強制性,通常附帶著自上而下的行政要求,教師能夠拒絕的概率極小。教師的自主發展要扎根于教學實踐和自我探索,在教學中踐行自己的專業發展理念,而這種行政命令式的外部驅動機制,會對教師的自主發展造成一定的影響。

三是外部驅動式專業發展存在形式主義傾向,這會抑制教師的自主發展。近年來,個別地方教育部門為了踐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等相關政策文件要求,推出了大量針對教師發展的培訓課程。但是在設計教師培訓方案時,未考慮到課程培訓方案是否適合本地區的教師,導致培訓存在形式主義傾向。迫于教育部門的行政壓力,教師在參加培訓課程后,不僅專業能力未能得到明顯提升,甚至還會抑制教師的自主發展意識。

三、外部驅動與自主發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策略

外部驅動與自主發展作為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關鍵所在,兩者之間既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同時又是相互制約的關系。在運用外部驅動和自主發展來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時,一定要客觀看待二者之間的辯證關系,采取對應的措施和策略,才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合理減少外部驅動培訓頻次

外部驅動可以有效激發教師的自主發展意識,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但當進修活動、培訓活動頻率較為密集時,則會抑制教師的自主發展,進而導致教師專業能力的停滯。因此,為了充分發揮外部驅動和自主發展對教師專業能力的促進作用,應合理優化外部驅動式專業發展,減少教師參加外部驅動式專業發展培訓的頻次,讓教師有更多的時間用來自主發展,充分發揮教師的自主意識,不斷提升他們的專業水平。

唐主任作為筆者所在校資歷較老的一名教師,其在職業成長期并沒有參加多少培訓和進修等。也正是因為外部驅動式專業發展頻次較低,給唐主任的自主發展預留了大量的自由時間,讓他熱愛閱讀的天性得到釋放。唐主任除了參加少數學校組織的幾項進修外,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閱讀上,比如自主地選擇自己喜歡的研究課題,常與同事一起討論交流教學心得,在這種自由開放式的研學氛圍中,唐主任的教學能力大幅提升,對教學理念的認識日益深刻,進而形成了獨特的教學風格。此外,學校對唐主任課題研究的行政干涉也少,這為唐主任的自主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由此可見,在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時,適當地減少外部驅動式專業發展,為教師預留更大的自主發展空間,并賦予他們一定的自主性,這可進一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更好地挖掘教師的教學潛力。

(二)自主發展需要專家的指導和資源的支持

教師的自主發展并不是閉門造車,而是需要廣開思路,同時還需要外部的專業指導和資源支持。外部驅動和自主發展是辯證關系,它們共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因此,在促進教師自主發展時,要巧妙地融合外部驅動式專業發展元素,如提供教育教學資源支持,邀請專家現場指導等,從而發揮外部驅動對教師專業成長的“催化”作用。

筆者繼續以唐主任為例,其在自主發展時雖然將大部分時間都用來閱讀書籍,但是唐主任依然會不定期地向教育專家請教,且常與其他同事共同組織茶會,探討某一個教育主題,在不斷地學習和實踐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風格。此外,唐主任的自主發展還離不開學校的支持。學校為了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采購了大量的教育教學方面的書籍等,為學校教師的自我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資源。豐富的學習資源支持,同事之間的切磋交流,教育專家的指導,外部驅動與自主發展的融合,為唐主任的專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由此可見,在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一定要客觀看待外部驅動與自主發展之間的辯證關系,充分發揮外部驅動對自主發展的支持作用,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充足的學習資源和專家指導等。

(三)增加教師脫產學習機會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當人進入工作崗位后,在特定的環境下工作較長時間之后,極易產生職業懈怠心理,進而導致個人專業發展的停滯。因此,在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中,除了要合理運用外部驅動和自主發展之外,還要為教師提供脫產學習機會。筆者通過大量的觀察研究發現,當教師進入職業適應期后,其自身的內在學習動力會逐漸減弱,隨著對教學工作的日益熟悉,會逐漸失去探索動力,也不再及時優化更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最終產生職業懈怠心理。因此,為了進一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可以通過為教師提供脫產學習機會的方式,幫助教師提升,在外部驅動和自主發展的共同作用下,不斷提升他們的專業能力,打破舊的教學模式,書寫職業新篇章。

筆者所在校的王主任通過參加外部驅動式專業發展培訓及自主發展,在研學能力、思維能力和教學見解等方面都得到了跨越式的提升,不僅將教學理論與實踐有機地融為了一體,同時還逐步衍生出獨特的教學風格,這也反映出脫產學習對教師專業發展的促進作用。

自從教育部頒行《關于大力加強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后,關于教師專業發展的問題就成為了各校關注的重點。從教師專業發展來看,外部驅動和自主發展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關鍵所在。外部驅動既可以促進教師自主發展,同時又會抑制教師自主發展,進而對教師專業發展造成負面影響。因此,為了充分發揮外部驅動和自主發展對教師專業發展的促進作用,一定要客觀看待外部驅動與自主發展的辯證關系,合理減少外部驅動式專業發展培訓頻次,加強對教師自主發展資源的支持等,增加教師脫產學習機會,以更好地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作者單位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附屬小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