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三單”新樣態,助推課堂變革
作者:■文/白彩玲
發布時間:2025-03-04 09:38:28 來源:陜西教育·教學
“雙減”政策的實施與《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頒布,對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要求。在新一輪教育教學變革浪潮的推動下,本校依托“三單”的學習形式,從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深度學習的真實發生以及核心素養的可持續性發展這三個維度為立足點,設計預習單鏈接新舊知識,活動單將課堂變學堂,作業單鏈接實際生活,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自主學習。
一、時代發展對綜合素質人才的需求
科技變革日新月異,學生的生活、學習方式不斷在變化,時代發展對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要求,社會需要具備創新型、綜合型的人才。《義務教育課程方案》指出“強化課程綜合性和實踐性,推動育人方式變革,著力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凸顯學生主體地位,關注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需求”。教學迎來新一輪變革,強調以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為主,而不再是教師的一言堂。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評價方式應注重過程性評價、自我評價、自我反思,注重“教—學—評”一體化。自新課標實施以來,我們在關注教師教的同時,著眼于學生的學,結合學生的學習過程,以“三單——預習單、活動單、作業單”為抓手,努力探索,讓新課標落地生根,以培養具備綜合素質的“三有”人才。
二、以“三單”為抓手,開展教學實踐
“三單”指課前的預習單、課中的活動單和課后的作業單。預習單重在預習習慣的培養,通過回顧舊知,以及學習內容的提前閱讀,讓學生做好學習新知識的準備。活動單是課堂學習的導航,需要提前設計。教師結合學習內容創設主題情境,設計學習任務。在課堂上,學生通過活動單,在學習任務的驅動下,先獨立思考,再合作探究。教師在一旁觀察學生學習的狀態,及時發現學生的疑問與困惑,引導他們主動思考,尋找解決方案。作業單是課后學習的延伸和鞏固,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借助“三單”,將學生的學習從課前鏈接到課后,學習不僅僅發生在課堂上。課前啟發學生獨立思考,課中自主探究,課下舉一反三,讓思維真實發生。
(一)預習單,新舊知識鏈接
在傳統課堂上,學生對當堂課要學什么、怎么學是一頭霧水,學生在教師的“表演”中被牽著走,并不知道下一幕“戲”是什么。預習單把教學模式從事后補救型轉變為課前主動參與型。求知是內嵌于人性的欲望,教學的宗旨是要喚醒學生的求知欲。“思考從體驗之后開始”,預習單讓思考提前就位。如語文四年級下冊《海上日出》單元主題預習單,學生通過“我會讀”“我會認”“我思考”“我質疑”板塊,經歷從識記、思考、批判的思維過程,圍繞“我”,感受自己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帶著疑惑走進課堂,真正參與到課堂中。
有人說提前預習,知道了答案會防礙學生思考。此想法其實謬矣!這是傳統社會教師獨享知識的優越感在作祟。教是為了不教。教育的功用就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通過預習,學生即使是一知半解,不也很好嗎?一來保護了學生的求知欲,培養他們初步的自學能力,二來教師也可以及時掌握學情,因此我們為什么要把課本捂起來,怕學生早知道答案呢?
(二)活動單,把課堂變學堂
借助活動單,讓學生進行主動探究學習。新課標理念要求我們實施促進學生發展的教學活動,教師已真切認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活動單只是工具,時刻提醒我們不要執著于傳統地講,一味地練,擺正師生各自的位置,不能越俎代庖。
小學的知識無論數量,還是難度系數都不及中學,那么為什么要設置六年?這就是要我們把主動探索的活動做足,積累足夠的經驗,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活動單促使教師轉變觀念,引領學生主動探索,積累經驗。經驗之所以可貴,就在于它能夠解決問題,觀念、知識都從行動的歷練中得來。學生的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所以活動單的研制直指學生的主動探究活動。活動單不是教學環節的呈現,而是針對重難點為學生主動學習搭建的支架。這個支架不是教師鋪路學生走,而是學生經歷思考探究趟出的小路,是活動經驗的整理提升。如語文四年級下冊《海上日出》單元主題活動單,教師通過“選一選、填一填、想一想、講一講、寫一寫”等為學生搭建支架,借助提示,從賞析到解說到寫作,讓學生了解按景物變化順序寫景的方法。在教學中,教師提供情境,激發學生思維,經驗由此而生成。
(三)作業單,知識鏈接生活
課堂結束之后不是學習的終點,而是學習的延續。通過課堂的“點”,發現更為廣闊的“面”。《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隨著學段升高,作業設計要在識記、理解和應用的基礎上加強綜合性、探究性和開放性,為學生發揮創造力提供空間。”作業單的設計,從理解到應用,將課堂所得進行遷移,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如語文四年級下冊《海上日出》單元主題作業單,基礎性作業、提升性作業、綜合性作業,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從識記、表達到創新,設計了分層次、多樣化的作業任務,幫助學生深化理解,鏈接生活,將知識變成能力。
通過作業單,學生還能以自評的方式對本節課學業質量的達成情況進行及時評估和反饋。明確本節課學了什么,學到什么程度,促進學生進行反思。教師根據反饋及時調整教學計劃,不斷優化與迭代,為學生制定個性化的學習方法。
三、教與學的展望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發現,借助“三單”,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得到提高。當獨立思考和主動探究成為一種意識和習慣,學生就有可能迸發出一種強大的、持久的學習力。我們已經取得了小部分勝利,但“三單”的使用仍存有不足。
(一)活動單設計質量有待完善
活動單在新課中已100%的使用。課堂上活動單的使用,實現了教與學的融合,完成了輸入和輸出的閉環。在活動單上,學生也通過記錄、分析、歸納等方式達成了思維的可視化,使活動單成為板書的課外延伸,為學生學習的可持續性提供了保障。但活動單的設計質量有待完善,甲研制的活動單并非適用于乙。我們并非不要個性,個性應由共性中生發出來。研制活動單不是個別人的狂歡,而是教研組的共舞。高質量的活動單離不開高質量的教研。暑期期間,我們對各年級活動單進行全面修訂。根據近年來的教學實踐經驗,結合新課標要求,我們將重新審視活動單的內容與形式,力求提供更優質的教學輔助材料。
(二)強化預習單的設計與使用
預習單作為輔助性教學材料,其設計應當注重實用性,避免過于復雜化。目前預習單在使用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如設計過于繁瑣、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用率不高,預習單與課堂教學活動界限不清晰等。教師應著重考慮預習單的作用定位,在設計時力求簡潔明了,確保學生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能在課堂環節得到及時解決,提高學習效果。如果在每節課的總結環節,能讓學生結合預習中的困惑談及當堂收獲,將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和獲得感。
君子豹變,其文蔚也。君子應像豹子那樣,由出生時丑陋且斑紋很雜,經過自己的修行,最終變成矯健美麗的成年豹子。我相信,依托“三單”的教學變革必將華麗蛻變,課堂將呈現豐富的生命樣態。
作者單位 陜西省西安市新城區后宰門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