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探索勞動教育實施路徑,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體系。潼關縣各中小學校精心整合學?,F有資源,開展符合自身實際和辦學特色的勞動教育活動,讓學生在勞動中實踐、在實踐中歷練、在歷練中成長,讓勞動教育為學生成長“賦能”。

一是重組織強陣地,為勞動教育引路。為加強組織保障、制度保障,各學校制定了開展勞動教育工作方案,按學段確定適合學生年齡成長特征的勞動教育任務清單,對小學、幼兒園勞動教育提出指導性意見,為勞動教育往深里走、往實里走提供了切實有效的方法指導。學校結合農業節氣和地方實際設置勞動教育周,組織學生體驗、參與春種、秋收等勞動實踐活動。與此同時,學校結合自身實際,擬訂學校開展勞動教育的方案,確保此項工作有安排、有落實。

二是重課程抓建設,為勞動教育強基。學校按照課標要求開齊開足勞動課程,確保每周開課不少于1課時;還根據校園文化、地方文化特色構建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同時,在學科專業中有機滲透勞動教育。在道德與法治、語文、藝術等學科中有重點地融入勞動創造人本身、勞動創造歷史、勞動創造世界、勞動不分貴賤等馬克思主義勞動觀,融入歌頌勞模、歌頌普通勞動者的選文選材,融入闡釋勤勞、節儉、艱苦奮斗等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內容,加強對學生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合法勞動等方面的教育;數學、科學、綜合實踐、體育與健康等學科要注重培養學生勞動的科學態度、規范意識、效率觀念和創新精神。

三是重實踐求創新,為勞動教育提質。學校充分挖掘勞動資源,開辟“種植園”“小菜園”等勞動教育實踐基地,老師一邊傳授勞動理論知識,一邊手把手教孩子們勞動技能,讓學生們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到秋收時節,學生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實踐基地,積極參與秋收,充分享受著勞動的快樂和幸福。與此同時,各學校轉化勞動教育理念,合理設計教學活動,常態化實施勞動教育,將傳統文化、美育與勞動教育相結合,既傳承了優秀傳統文化,又將勞動實踐和傳統文化巧妙結合,讓學生真正走進生活的課堂、走進勞動的現場,在制作、品嘗的過程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倡導全體學生在學習和實踐中掌握勞動的技能,學習新本領。

四是重合作促聯動,為勞動教育助力。家校共育讓勞動教育落地,形成以學校為主導、家庭為基礎的協同實施機制,提升學生身上可見的勞動素養。同時各學校積極組織開展“家務勞動我能行”活動,引導家長教育學生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全面提高學生自理能力和勞動能力,指導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生活習慣。學生成長在活動中,教書育人在細微處。勞動教育貼近生活本質,賦予孩子幸福生活能力。系列勞動教育的開展,不僅培養了學生勞動最光榮的價值觀,還讓學生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與汗水,學會了分享勞動成果的喜悅。

責任編輯: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