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萬物復蘇、氣溫變化大,是部分呼吸道傳染病高發期。中國疾控中心近日發布健康提示,提醒學校是兒童青少年聚集場所,指導家校共同做好人腺病毒感染、支原體肺炎等春季呼吸道疾病校園防控工作。

人腺病毒家族龐大,包含7個亞屬和超過116個型別。其中,3型和7型是我國兒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原,易在托幼機構、學校引發聚集性疫情。該病毒全年可傳播,但北方地區冬春高發,南方地區春夏風險上升。感染者常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嚴重時可發展為肺炎。

如何做好校園防控?中國疾控中心副研究員彭質斌表示,早發現、早處置是關鍵。學校和托幼機構需嚴格落實健康監測,包括每日檢查學生體溫及呼吸道癥狀,發現異常及時聯系家長;詳細記錄因病缺勤學生情況,并按要求上報;學生出現癥狀后,應立即佩戴口罩并送醫或居家觀察;確診后需隔離至癥狀消失,避免交叉感染。

除人腺病毒外,支原體肺炎也是春季校園防控的重點。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于磊指出,肺炎支原體感染多見于5歲以上兒童,以高熱(體溫大于等于38.5攝氏度)、劇烈干咳為主要癥狀,部分患兒伴隨胸痛、呼吸困難,咳嗽可能持續數周甚至數月。若患兒出現持續高熱、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等癥狀,家長需立即送醫。

于磊強調,支原體肺炎的最佳治療窗口期為發熱后5天內,需根據病情選擇抗生素,重癥患兒應盡早住院綜合治療。家長需嚴格遵醫囑,不可擅自用藥、停藥。恢復期咳嗽可能遷延,需注意保暖、補充營養,并避免劇烈運動。

根據健康提示,春季呼吸道傳染病防控需多方合力。學校應加強健康宣教,定期開展防疫培訓;家長需提高警惕,主動配合學校健康管理,孩子如果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應盡早居家觀察;如果發現呼吸困難、高熱不退等嚴重情況,應立即送醫,康復后再返校。倡導教育孩子勤洗手、多喝水,保持室內通風;保證孩子飲食均衡、睡眠充足,適當增加戶外活動。


責任編輯: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