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發展的浪潮中,高校作為知識創新的重要陣地,擁有眾多前沿科研成果。然而,曾幾何時,一道難以跨越的鴻溝橫亙在科研成果與實際應用之間。科研人員在實驗室里埋頭苦干,創造出的科研成果卻只能塵封在論文和報告里,難以走進現實世界,發揮應有的價值。

西北工業大學副教授楊濤,也曾面臨這樣的困境。但如今,他成功實現了從高校學者到創業者的華麗轉身,他所創立的西安數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數合科技”)蓬勃發展,成為陜西省上市后備企業。這背后,離不開一位特殊的“合伙人”——秦創原。

創業的起點:夢想的種子發芽

楊濤生于1983年,從西安交大博士后出站后,在西工大任職,專注于人工智能和數據挖掘的研究。深厚的學術背景,讓他在科研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但他心中始終有一個更大的夢想——讓自己的科研成果走出實驗室。

2019年,轉機出現。楊濤以西工大副教授身份對接某型火箭燃料儲箱焊縫檢測需求,憑借數月的鉆研,成功設計出算法并通過評測。這次經歷,不僅讓楊濤在專業領域得到了認可,更讓他看到了“商機”:“這個檢測算法的應用場景非常廣闊,制造領域的金屬焊接鑄件、復合材料粘貼檢測也都適用。”

楊濤表示,當時,高端制造檢測領域主要依賴人工,檢測金屬焊縫漏點,全靠人工判斷,效率低,精度也難以保證。他意識到,自己的專業知識或許可以改變這一現狀。于是,他萌生出一個大膽的想法:利用擅長的數據挖掘等技術,為工業企業提供智能無損檢測服務。

“我們可以打造一個機器模型,就像給檢測工作請了一個不知疲倦、火眼金睛的‘智能醫生’,讓它來快速、準確地判斷檢測對象的狀況。”楊濤說,無損檢測通過聲光電磁熱反應來評判被測物體狀況,他的團隊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建立起反應與缺陷之間的映射關系,不僅能節省大量人工作業,還能極大提升檢測精度和效率,幫助企業降低成本。

2019年的最后一天,數合科技注冊成立了。

特殊“合伙人”:帶來轉機與希望

創業初期,楊濤團隊困難重重。他們在學校旁租房辦公,最初只有三四人,條件簡陋。團隊雖在科研上實力強勁,開發出百余種智能檢測算法與評定模型,超標缺陷檢出率近100%,評定速度比人工快40倍,但在經營方面,他們完全是“門外漢”。

“當時有技術,卻不知如何轉化為產品推向市場。”楊濤回憶起那段日子,感慨萬千,“就像手里拿著一把好鑰匙,卻找不到開鎖的門。”

就在楊濤和團隊陷入困境的時候,2022年9月,秦創原向他們伸出“橄欖枝”。秦創原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服務換股權”成為數合科技的“合伙人”,即企業出讓1%的股權,換取系列科創服務。

這一合作,就像一道光照進了迷茫的角落,為數合科技的發展照亮了前進的方向。

秦創原的支持是全方位的。服務內容涵蓋稅務咨詢、法務、投融資對接、宣傳推廣,以及幫助對接省屬國企技術和需求等。2023年3月,在秦創原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的支持下,數合科技入駐秦創原科創大廈,又享受到了辦公場地的補貼。而且,公司新址與秦創原總窗口西咸新區管委會相隔不到百米,這使得數合科技能夠更及時地獲取政策信息,享受政策紅利也更加便利。

“秦創原就像是給我們企業引進了一個全能的高管,提供了管家式的‘打包服務’。”楊濤感激地說:“在市場化運營這一塊,有了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我們終于可以安心地做好自己的研發工作了。”

與此同時,“三項改革”也為高校學者創業帶來了利好。楊濤和學校簽訂了在崗創業協議,“‘三項改革’打破了職務科技成果轉化不敢轉、不能轉的‘枷鎖’,讓我們可以放心大膽地出來創業,促進理論與實踐結合。”

成長與飛躍:引領行業變革

自和秦創原“攜手”之后,數合科技的發展就像坐上了“火箭”:合作第一年,產值達到500多萬元;第二年,這個數字翻了一番,達到1100多萬元;到了第三年,即2024年,更是增長到了2300萬元;預計2025年,產值將突破5000萬元,實現連年翻倍增長。創業團隊也從起初的10人也發展到了30人,其中研發人員24人,占比80%。

技術研發方面,數合科技也不斷深耕。“從最開始的‘看得清’,到現在的‘看明白’,我們更加注重數據采集后的處理分析。”楊濤說,數合科技利用數據挖掘、深度學習、智能圖像處理、特征識別、知識圖譜等先進技術,為工業企業提供智能無損檢測系統、設備、規劃、試驗環境等智能產品與服務。

如今,楊濤及其團隊承擔了陜西省重點研發計劃、兩鏈融合專項、秦創原“科學家+工程師”隊伍等多項課題;累計擁有30余項專利、軟著等知識產權,面向空天地海重大工程布局了多個技術產品。自主研發的斷層掃描成像系統入選了工信部首批智能檢測裝備創新產品目錄,還參與了《智能檢測裝備通用技術要求》國家標準的起草工作。

2025年1月,數合科技參加了第二屆全國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創新挑戰賽,憑借“高端制造智能檢測模型平臺”項目,從兩千多支參賽隊伍中脫穎而出,進入總決賽并獲得一等獎,是西安市唯一獲獎企業。

目前,數合科技還正與陜西科控集團共建國內首個面向高端制造的“人工智能無損檢測共性技術平臺”。該平臺將有效破解傳統檢測領域“信息孤島”的困境,提供標準化、全光譜覆蓋、多通道耦合的新型人工智能無損檢測技術架構系統平臺設備及服務。

數合科技的成功,是秦創原總窗口西咸新區科技創新活力持續迸發的一個縮影。2024年,西咸新區新增科技成果轉化企業203家。全年技術合同成交額350.3億元,同比增長56.4%……

在秦創原這個特殊“合伙人”的幫助下,“楊濤們”的故事還在繼續。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