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校務工作、總結調研材料、撰寫相關建議……為了將扎實的調研成果、切實的民生訴求帶上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校長趙祥模最近一段時間非常忙碌,日程表排得滿滿當當。

“回顧過去一年,我雖然忙碌,但感到很充實,對代表工作有了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把握,通過深入調研交流、實地走訪考察等方式,更加從容地提出議案和建議。”趙祥模說,在去年的全國兩會上,他提交了“加大對交通運輸工程領域國家級高層次人才支持力度”“加大支持西安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支持中央在陜單位適用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相關政策”等建議,均得到了相關部委的高度重視和推進落實。

作為來自陜西高校的全國人大代表和道路交通智能檢測專家,趙祥模始終對交通領域科技創新有著較為深入的調研與思考。在2024年的履職工作和走訪調研中,他發現我國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雖已形成一定優勢,但仍存在“原始創新不足、人才匹配不佳”等短板,亟須通過設立相關交叉學科,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從根本上解決產業人才支撐不足的問題。

“因此,我今年帶來的建議主要是關于設立智能電動車輛一級交叉學科等內容。”趙祥模建議,在有條件的高校內設立智能電動車輛一級交叉學科,以智能、低碳、多域汽車為主要研究對象,構建多領域、多層次學科交叉融合的知識體系,培養高水平復合型創新人才,有效緩解“產業人才數量不足、匹配不佳”等核心問題,為實現我國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長期引領提供有力支撐。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