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召開在即,全國政協委員、西安交通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教授杜海峰再次來到寧強縣,和課題組成員開始了新一輪調研。

“這次調研還是聚焦縣域教育。我們計劃用一周時間,對近20所中學的萬余名學生開展追蹤調查。調研成果將在我的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里體現。”2月26日,杜海峰說。

一份份高質量提案,源于杜海峰對西部縣域教育現狀的長期關注和深入思考。作為高校教師、政協委員,杜海峰把學術研究、履職工作有機融合。多年來,他帶領課題組成員走訪了多所學校,每個月至少去鄉村開展一次深入調研或與基層工作者電話溝通,深入了解青少年在認知能力、身心健康、學業發展等方面的情況。

“通過調研,我們發現一些縣域的學生在家庭教育、人際關系等方面面臨壓力,有不同程度的情緒困擾,特別是家庭有重大變故的孩子。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引導少年兒童樹立遠大志向、培育美好心靈,促進教育公平和少年兒童全面發展。”杜海峰說。

去年全國兩會,針對調研中發現的問題,杜海峰提交了關于重視西部縣域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提案,建議進一步完善青少年心理健康篩查和檢測機制,有重點地推進縣域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案得到了相關部委的辦理與回復。在欣慰的同時,杜海峰表示,自己將繼續梳理總結調研材料,細致分析青少年心理健康、社會治理、縣域教育等內容,把更多調研成果融入未來的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中,持續為社會發展進步助力。

2024年,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通知,要求做好城鄉統籌,加大對農村和邊遠地區學校的支持力度,推動教師流動,利用網絡平臺實現城鄉學校人工智能教育相關課程互聯互通。圍繞探索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實施途徑,杜海峰不斷思考。

“西部縣域人工智能教育資源相對匱乏,存在實踐環境受限、政策激勵不足等問題。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的背景下,提升西部縣域教師的人工智能素養是當務之急。”杜海峰建議,從國家層面設立西部專項計劃,為西部縣域人工智能教育提供支持;引進和培訓年輕骨干教師,切實提升西部縣域教師人工智能素養;加快縣域學校“智慧課堂”改造,完善縣域人工智能基礎設施與資源支持體系;通過“請進來”和“走出去”,加強區域協作與資源共享,共同提升人工智能教育質量。

“作為一名政協委員,能夠以自己的提案推動增進民生福祉,我覺得很幸福。這幾天,我會認真分析調研采集的一手資料,繼續完善提案,努力為西部縣域教育發展建言獻策。”杜海峰表示。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