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鐘”變“15分鐘” 孩子們都在做什么
發(fā)布時間:2025-02-27 11:20:14 來源:西安晚報
課間15分鐘,西安市蓮湖第二學校的學生們在做游戲。
在很多人的童年記憶里,課間休息時間一直是10分鐘。從今年春季學期開始,西安市各中小學有一個新變化,那就是孩子們的課間活動時間從原來的10分鐘延長至15分鐘。
隨著新學期開學,15分鐘的課間玩什么?怎么玩?孩子們的感受如何?日前,記者走進多所學校實地探訪各校課間15分鐘的真實狀態(tài)。
課間15分鐘孩子們玩什么
2月25日上午8時許,記者來到西安高新第四小學。隨著第一節(jié)課下課鈴聲響起,校園里瞬間沸騰起來,學生們陸續(xù)走出教室,切換到課間“歡樂模式”。
校園里,最先被“搶占”的是教學樓之間的一片場地。花樣蘿卜蹲、二十四節(jié)氣跳房子、成語接龍?zhí)鴺贰坏?分鐘時間,這里的“地貼游戲”前已圍滿了學生。
操場上,孩子們在盡情地“撒歡”,除了跳繩、踢毽子、丟沙包外,這學期新增加的“烏龜殼”“跳跳球”等公共運動器材,深受學生喜愛。“看,孩子們玩得多開心!”五年級班主任老師雷瀟園用手機記錄著孩子們課間的開心時光。
記者觀察發(fā)現(xiàn),15分鐘的課間里,好動的孩子可以在操場玩,也可以就近在教室門口的走廊里玩游戲或遠眺放松。除了常規(guī)的球類、跳繩等,丟沙包、跳房子、蘿卜蹲等傳統(tǒng)游戲也被賦予了新的內容。
記者隨機走進幾間教室發(fā)現(xiàn),大部分座位都是空的。沒有“走出去”的學生,也在座位上聊天、折紙或下棋。“除了動態(tài)運動,學校同樣注重學生的其他實際需求。”學生發(fā)展中心負責人張彥飛告訴記者,為真正盤活“課間15分鐘”,學校對現(xiàn)有資源進行規(guī)劃盤整后,增設了36片運動場地,并引進共享運動器材。注重體育與學科之間的融合,學校將人文活動區(qū)的二十四節(jié)氣、四大名著故事、宇宙星系、成語挑戰(zhàn)等人文元素與課間趣味活動相融合,讓同學們在運動的同時,感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開放書吧、班級書架,在課間向學生開放,任孩子們自由選擇中意的課間休息方式。
“課間的延長,每天一節(jié)體育課的保障,不僅僅是時間的調整,更是教育理念的升華。”在副校長田東英看來,教育的真正意義,就是要關注人的發(fā)展,希望用豐富的、有品質的體育課程和體育活動,點亮童年、賦能未來。
“健康第一”是教育理念更是體育實踐
作為一所投用僅兩年多的九年一貫制“新學校”,西安市蓮湖第二學校的教學樓有著寬敞的樓道。學校充分利用這一條件,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了許多有趣的課間主題活動區(qū),讓課間15分鐘更加精彩。
2月26日,記者在學校看到,下課鈴打響后,教學樓樓道就熱鬧了起來。教室門口的跳格子等地面小游戲吸引了很多孩子,“石頭、剪刀、布”,孩子們三五成群地玩起來,在學校設置的抱抱樂、小爬蟲等14個創(chuàng)意“微運動”主題活動區(qū),同樣也是歡聲笑語不絕于耳。
寬闊的操場上,許多小學生在跳繩、跳皮筋、踢毽子、打沙包,初中生在打籃球、踢足球。孩子們沐浴春日的陽光,享受運動的美好。
“我們每層樓都有4個衛(wèi)生間,以前課間只有10分鐘的時候,上完廁所再想玩一會兒的話,時間還是很緊張。”一名三年級女生說,“現(xiàn)在我們能多玩5分鐘,而且有這么多好玩的游戲,感覺特別開心!”
為豐富孩子們的課間活動,老師帶領學生開展圍棋、象棋、跳棋等棋類游戲,藝術欣賞與手工創(chuàng)作等美育體驗,并結合室內拼圖、“微運動”等動靜交替的項目,滿足學生多元興趣與身心發(fā)展需求。
“我們結合安全、科技、創(chuàng)意、心理健康等主題,多維度推動課間活動轉型,落實每日15分鐘活力課間及綜合運動2小時目標,通過系統(tǒng)化技能教學、趣味體能訓練及團隊運動,全面提升學生體質,激發(fā)體育熱情,培育協(xié)作精神與運動習慣。”副校長楊璐說。
你們的老師拖堂嗎?采訪中,不少學生告訴記者“老師很珍惜我們的課間,不會拖堂”“老師讓我們學習時就認真學,下課了就好好玩”。
“在我們學校,‘健康第一’是教育理念,更是體育實踐。希望學生們通過15分鐘課間活動鍛煉身體,放松心情,緩解學業(yè)壓力,全面健康成長。”楊璐說。
從時間延長到精準賦能
與小學課間相比,初中課間更注重同學們的放松減壓與適度活動。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除了分層設計,初中學校在推進課間15分鐘改革時,更注重精準供給,讓動靜結合。
在西安市高新一中初級中學,記者看到操場邊、圍墻邊、大樹下、教學樓地沉廣場,紅藍相間的乒乓球桌隨處可見。當下課鈴聲響起,乒乓球桌區(qū)便成為最具人氣的“活力微站”,清脆的擊球聲與歡笑聲此起彼伏。
“這學期學校新增了40個乒乓球臺等運動設施,為每班配備的體育用具有籃球、排球、乒乓球拍、羽毛球拍、跳繩、毽子等,鼓勵大家走出教室,利用碎片化的運動時間,有效緩解因長時間學習而產生的身體疲憊和心理壓力。”體育教研組組長劉亞萍說,初中生處于身心發(fā)展的特殊階段,既渴望自主選擇,又面臨學業(yè)壓力;既需要釋放活力,又亟需心理減壓。學校為同學們提供場地和器材的同時,也為大家保留獨處、逛校園、聊天等個性化空間。
在劉亞萍看來,這項政策要落實好,需要“領導重視、教師配合、學生響應、家長支持”。“后期我們將開展對學生體能檢測和統(tǒng)計,并根據(jù)需要,在已有的獨輪車、曲棍球等特色課程基礎上,繼續(xù)開發(fā)新的特色課程,讓更多學生參與到更豐富、更前沿的體育項目中來,為學生終身運動打好基礎。”劉亞萍說。
“這個舉措非常好,我們家長舉雙手贊同!開學這幾天,孩子每天回家的狀態(tài)都好了很多。”學生家長李先生說,戶外體育活動對孩子的身體素質和體育成績都有幫助,希望在學校、學生、家長三方的共同努力下,把這項政策長期認真堅持下來,讓課間15分鐘真正成為滋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活力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