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共青團“伙伴計劃”示范項目覆蓋全省78個重點社區,服務青少年近10萬人次,開展活動3000余次——
青春有“伙伴” 陪伴護成長
作者:劉芊羽
發布時間:2025-02-27 20:33:02 來源:陜西日報
元宵節前夕,在西安市協力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社工指導下,西安市蓮湖區紅廟坡街道梨園社區的少年兒童在制作元宵(資料照片)。 受訪者供圖
不僅能結交同齡“小伙伴”,還能結交很多青年“大伙伴”,共青團“伙伴計劃”讓社區的孩子收獲頗豐。
2023年9月起,陜西共青團啟動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青年社會組織服務社區青少年“伙伴計劃”示范項目(以下簡稱“共青團‘伙伴計劃’示范項目”),支持青年社會組織深入社區開展以思想引領、成長關愛、社會融入、權益保障等為主要內容的各類活動,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長。
截至目前,共青團“伙伴計劃”示范項目覆蓋全省78個重點社區,服務青少年95672人次,開展活動3195次,累計服務時長12650小時。
增添社區活力
“這些娃娃特別能干!別看他們年紀小,卻能為社區貢獻‘大智慧’。”2月12日,西安市蓮湖區紅廟坡街道梨園社區黨支部書記劉思雨對社區舉辦的元宵喜樂會贊不絕口。
與過去不同,這場元宵喜樂會的策劃、組織、實施,由社區的20余名青少年完成。作為社區“小主人”,這些青少年在西安市協力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社工、青年志愿者引導下,通過5次小組討論,為社區元宵節活動出謀劃策,一步步將想法付諸實踐。
他們精心挑選燈謎,制作出一件件獨具匠心的燈謎道具;表演古箏、街舞、快板、魔術等節目;設計推出多款充滿趣味性的親子游戲;親手制作了200個元宵,供“大朋友”品嘗……活動現場充滿了歡聲笑語,社區居民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元宵節。
“為了讓參與游戲的人有成就感,更好地感悟長征精神的力量,我們經過討論,更改了游戲規則。”作為“重走長征路”游戲的攤主,田沛林、劉沫含、崔藝宸3位小朋友說,他們在克服困難的同時,收獲了成長和自信,希望以后還能有這樣當“小主人”的機會。
這樣的活動只是共青團“伙伴計劃”示范項目的一個縮影。2月20日,西安市協力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負責人李帥帥表示,2024年8月以來,他們在共青團蓮湖區委的指導下,累計在梨園社區開展剪窗花、寫春聯、拓印年畫等主題活動56場次,參與志愿者170人次,服務社區青少年1412人次。
共筑暖心平臺
“人道古城風景好,不在江南在塞邊。各位游客,歡迎大家來到榆林古城參觀旅游。”2月19日,在古色古香的榆林老街,來自榆林市榆陽區新明樓街道三官會社區的10余名小導游身著紅馬甲,肩掛擴音器,用稚嫩的童音帶領游客“穿越”榆林老街,解鎖隱藏的歷史知識與美食地圖。
2月16日至19日,在共青團榆林市委和共青團榆陽區委的指導下,榆林市青少年社會工作者協會聯合榆林春苗青少年服務中心開展老街公益小導游社區融入活動,讓三官會社區的青少年“變身”小導游,把家鄉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
“我的普通話基本沒有地方口音了。”“聽到游客的夸獎,我越講越有勁。”“一開始講解,我還不好意思,總是低著頭,現在我會笑著面對游客。”……不少小導游表示,自己在一次次實踐中成長。
“社區青少年通過參加社會公益實踐活動,不僅能學習家鄉豐富的歷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識,提升個人綜合素養,還能讓八方游客感受榆林老街的獨特魅力。”榆林市青少年社會工作者協會“伙伴計劃”示范項目負責人劉錚雨說,寒假期間,他們組織了學業輔導、書籍閱讀等活動,并加強對社區中低收入家庭青少年、外出務工人員未成年子女等重點青少年群體的幫扶關愛,通過入戶走訪等方式,幫助其解決學習、生活及心理上的問題,確保關懷不減、服務不斷。
當好青春“伙伴”
折一折、粘一粘、壓一壓……2月13日,在陜西綠色原點環保宣教中心社工、青年志愿者的指導下,西安市新城區西一路街道興樂社區的17名青少年自己動手,為新課本“穿新衣”。
“過去一到開學,包書皮就成了我的一項‘大工程’,一忙活就是兩個多小時。”興樂社區居民李芳玉說,通過今天的活動,她的兩個兒子不僅能夠獨立完成包書皮的任務,還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耐心與細致,以更飽滿的精神狀態迎接新學期。
“我們針對缺乏陪伴、過度使用電子產品、不良生活習慣等問題提供針對性服務,常態化開展趣味運動、科學實驗、手工制作等活動,豐富青少年的日常生活。”陜西綠色原點環保宣教中心負責人楊雄表示,每當看到參與活動的家長、孩子臉上的笑容,他就感覺很欣慰。
“共青團‘伙伴計劃’示范項目既是開展社區青少年工作的重要載體,也是共青團參與社區治理創新的有效抓手。”共青團陜西省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會持續高質量實施共青團“伙伴計劃”示范項目,探索基層共青團融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有效機制,以青年服務青年、青年服務青少年的方式,延伸共青團工作手臂,讓青年成為青少年、社區的“青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