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需要的地方就是奮斗的地方
——陜西高校“開學第一課”見聞
作者:呂揚
發布時間:2025-02-26 18:40:24 來源:陜西日報
2025年春季學期開學之際,我省高校以上好新學期“第一課”為抓手,以全方位管理保障、多形式主題教育聚力賦能,幫助學生開啟昂揚奮進的新學期。
在微電影中體悟新時代偉大變革的巨大成就
2月24日,西安郵電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一間教室里,學校師生原創思政微電影《我的托克拉克》正在播放。影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聚焦胡楊精神,講述三代戍邊人扎根邊疆、建設邊疆、奉獻邊疆的大愛人生。
該學院院長袁文偉表示,觀看思政微電影是學校思政課堂的延伸,讓學生在思政微電影中體悟新時代偉大變革的巨大成就和歷史意義,推動了思政課實踐教學與地方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優勢、與大學生自身成長成才相結合,提升了思政課教學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
“通過這部微電影,我更加了解了胡楊精神的內涵,懂得了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只有勇敢面對,才能找到突破的機會。”西安郵電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一學生胡倩說。此前,她從學姐那里了解了這部微電影的拍攝過程。觀看微電影加上老師的講解,她更加明確了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的決心。
袁文偉告訴記者,這部微電影的主人公是西安郵電大學的畢業生。影片通過情景再現的方式,講述身邊的故事,讓更多學生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有更清晰的目標。
觀影后,學生們表示,新時代大學生應該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共同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貢獻青春智慧和力量。
從國漫光影中感受文化傳承
2月23日,一場沉浸式讀書分享會在長安大學舉行。來自該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學生圍繞“國漫崛起背后的文化密碼”展開研討。
學生們圍坐在一起,鑒賞《哪吒之魔童鬧海》《長安三萬里》《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等影視作品。
“過去覺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很高深,今天才發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在寫有古詩詞的竹簡上、在哪吒的風火輪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原來可以這么酷!”大一學生馬小童說。
“國漫用數字技術讓李白‘活’了起來。這不僅是技術革新,也搭建了我們與傳統文化對話的橋梁。”研究生靳帥璽認為。
“同學們,國漫不僅是視覺盛宴,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我們要為國漫喝彩,努力成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者。”該校馬克思主義學院輔導員秦豐總結。
“國漫崛起是文化自信的縮影。青年要用馬克思主義激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在創新表達中賡續文化根脈。”該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副書記馮迪說。
該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李小芹表示,學院緊抓開學契機,通過讀書分享會,引導大學生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時代價值,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豐厚滋養和智慧,做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先行者和示范者。
師生共話中國故事
2月23日晚,西安工業大學文學院師生圍坐在一起,以“非遺煥新·文化出海·兵工鑄魂”為主題,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開學第一課”。
師生們圍繞非遺創新實踐、我國新型飛機試飛與學校兵工文化傳承等話題展開對話,中文學科教師參與活動并作精彩點評。
課堂上,一名來自陜北的學生展示了文創作品《金蛇夢·中國年》,將高鐵、航天器等現代元素融入傳統剪紙技藝,展現非遺與時代的融合。該校文學院教授孫振田指出:“年輕一代的創新表達,讓非遺從鄉土記憶轉化為時代符號,這正是文化自信的具象化呈現。”該校文學院副教授王素點評道:“當我們的青年既能了解非遺,又能駕馭國際表達,文化自信便有了堅實根基。”
西安工業大學是西北地區唯一在兵工行業本碩博培養層次完整的院校。學生每天從宿舍樓到教學樓,都要行經兵工先驅吳運鐸銅像。
在“開學第一課”上,學生就我國新型飛機展開熱烈討論。張欣雅同學說:“我們一定牢記前輩兵工人的奉獻精神,做民族復興道路上的奮進者。”
該校文學院黨委書記程建虎表示,學院將依托中國兵學文化傳承與創新研究中心及相關實驗室,形成具有“西工烙印”的人才培養特色,培育具有家國情懷、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時代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