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化時代,人工智能憑借其強大的數據分析和處理能力在教育教學領域得到日益廣泛的應用。教育教學評價作為衡量教育教學質量與學生發展的關鍵手段,因受到人工智能的深刻影響而進行了一定的重塑。傳統教育教學評價多依賴于考試成績與教師主觀評價等,存在評價方式單一、評價標準缺乏個性、評價結果不夠準確、評價過程缺乏及時性、評價主體存在片面性等問題。而人工智能的出現為教育教學評價帶來了新的機遇,有望重塑教育教學評價體系,推動教育教學向更加個性化、精準化和智能化的方向發展。

一、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學評價中的優勢

個性化評價因材施教。人工智能依據學生學習數據,洞察其特點與需求。智能學習平臺允許學生根據自身進度和能力選擇內容與方式,并實時評價與反饋,助力學生調整學習策略和提升學習效果。它能動態采集分析數據,使評價緊跟學生學習進程。教師與家長借此可以隨時掌握學生學習進展與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同時給予個性化輔導,滿足每個學生獨特的學習需求,提高教育教學的針對性與有效性。

實時反饋高效指導。人工智能可對學生學習過程實時監測評價,及時反饋學習情況與學習上的進步。例如,智能輔導系統能夠即時解答和指導學生遇到的問題。實時反饋機制避免了問題的堆積,而且有助于教師及時調整教育教學策略。同時,系統根據問題類型和問題難度調整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使其學習更加高效且個性化。

精準診斷靶向實施。人工智能利用大數據分析和智能算法深入挖掘學生學習數據,精準診斷學生的學習問題和知識漏洞。智能作業批改系統能自動識別錯誤類型和原因,給出詳細修改意見和學習建議,幫助學生及時糾錯和針對性學習。教師也能借此更好地了解學生學習狀況,進而制訂更有效的教學計劃,提升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多元評價全面考量。人工智能使評價方式更加多元化。除考試成績外,還考慮到了課堂表現、作業完成、課外活動等多個方面。智能評價系統可對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團隊合作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等進行評價,全面反映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避免單一成績評價的局限性,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精確指導。

動態評價持續優化。人工智能能夠根據教育教學發展和學生學習變化動態調整評價體系。隨著教學內容的更新和學生學習特點的改變,人工智能能夠不斷優化評價指標和評價方法。當新教學方法引入時或者學生學習需求變化時,系統會自動調整評價權重,以更好地適應新的教學環境和學習環境,并確保評價體系始終科學有效,從而為教育教學提供更有價值的反饋。

二、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學評價中的應用

智能測評系統。智能測評系統是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學評價中的重要應用之一。它可以通過自動化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考試測驗,并快速準確地給出評價結果。智能測評系統不僅可以進行客觀題的自動評分,還可以對主觀題進行智能分析和評價。通過智能測評系統可以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語法、詞匯、邏輯等方面的分析和評價,為教師提供更加全面、準確的評價參考。

學習行為分析。人工智能可以通過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分析,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興趣和學習難點。教師通過分析學生在在線學習平臺上的點擊行為、停留時間、答題情況等數據,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學習效果,為自己制定個性化的教學建議。同時,學習行為分析還可以幫助教師發現學生的學習問題,及時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干預和指導。

智能作業批改。智能作業批改系統是一種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作業批改系統,它可以實現作業的自動批改和評價。通過光學字符識別技術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智能作業批改系統可以快速準確地識別學生的作業答案,并給出詳細的批改意見和評價結果。

智能評價系統。智能評價系統是一種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評價系統,它可以實現對學生學習成果的多元化評價。通過分析學生的學習數據和行為表現,智能評價系統可以對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團隊合作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等進行評價,全面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智能輔導反饋。人工智能通過智能輔導與答疑系統,為學生提供隨時隨地的學習支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時,可以通過智能輔導與答疑系統向人工智能助手提問,以獲得及時的解答和指導。智能輔導與答疑系統根據學生的問題類型和學習水平,提供個性化的解答和建議,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難題。

三、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學評價中面臨的挑戰與應對策略

人工智能雖然展現出巨大的優勢,但也面臨諸多挑戰。一是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問題凸顯,需要通過多重加密、嚴格控制權限等方式,確保數據安全,獲取學生信任;二是技術可靠性和準確性存疑;三是教師和學生接受度有待提高;四是教育公平性面臨挑戰,貧困地區和農村學校可能缺乏人工智能支持;五是存在倫理道德方面的考量。積極應對挑戰,需要共同努力,采取有力有效措施。

筑牢防線,加強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一是運用先進技術。采用多層加密算法(對稱與非對稱結合)處理學生學習數據,采用數據傳輸安全協議;設立嚴格訪問控制,按角色權限分配。二是完善制度。制定詳細隱私保護政策,明確數據收集條件、使用目的范圍;建立數據主體權利保障機制,保障學生和家長可查看、更正、刪除個人數據的權利。三是審計評估優化,開展安全審計,檢查數據各環節安全性,掃描漏洞評估風險,依據結果優化措施。

持續優化,提高技術的可靠性和準確性。一是加大研發投入。政府與企業增加資金支持,例如,設立專項科研基金,吸引和培養人才。二是強化測試與驗證。建立全面的測試體系,模擬多場景測試。開展實地驗證,試點應用收集師生反饋并及時解決問題,與專業機構合作第三方驗證確保客觀權威。三是加強監管與規范。制定法規標準,明確應用規范;建立監管機制實時監測,確保合法合規用于教育教學評價。

提升認知,加強對師生的宣傳培訓。一是豐富培訓宣傳活動。提升師生對人工智能的認識水平與接受程度。二是開展多樣培訓課程與講座。舉辦講座,邀知名人士分享前沿經驗,拓寬視野激發興趣,傳授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學評價中的應用方法;三是鼓勵探索創新實踐。設立創新項目基金,支持教師開展教育教學實踐項目。

不懈努力,促進教育公平任重道遠。一是加大支持投入。政府大幅增撥財政款,專項建設貧困和農村地區學校人工智能教育基礎設施,配備智能設備、搭建網絡,鼓勵企業和社會組織捐贈并提供培訓。二是加強監管評估。構建監測體系,跟蹤評估不同地區學校人工智能的應用,關注貧困地區差距,發布公平性報告,分析預警不公平現象。三是推動均衡發展。實施資源共享計劃,開放優質課程案例,開展教師交流,組織支教,傳授先進理念方法。

攜手共進,建立多方協同合作機制。一是明確職責。教育部門統籌協調,制定政策法規,組織教師培訓提升能力,企業發揮技術創新優勢,提供產品方案,開展示范項目展示效果,科研機構專注理論技術研究。二是建立平臺機制。搭建合作平臺,實現資源共享、技術交流與項目合作,建立溝通協調機制,商討戰略與解決方案,評估項目效果以優化合作。三是加強人才培養交流。聯合培養復合型人才,開設專業課程,促進人才流動,打破壁壘共享知識經驗,提升合作成效。

四、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學評價中的展望

未來評價將更加個性化。個性化實現路徑:智能系統收集數據,算法挖掘制定標準,動態調整反饋。可能出現的新問題有:一是數據隱私與倫理問題,大量敏感信息引發擔憂,需確保合法使用和隱私保護;二是數據解讀應用復雜,整合多源數據有難度,不同數據權重含義不同;三是個體差異考量難,需關注評價公平性及數據偏差問題。

未來評價會更加實時化。實時化實現路徑:應用監測技術獲取數據,建立反饋系統發送信息,保障數據準確。可能遇到的新問題:一是信息過載,需篩選關鍵信息;二是系統不穩定,可能丟失數據或延遲反饋;三是反饋有效性,要確保建議對學生學習有幫助。

未來評價會更加精準化。精準化實現路徑:大數據與算法應用,收集整合多學科多階段數據,用算法尋找問題漏洞;針對性教學與資源調整,教師和學校依結果調整教學和資源。新問題:一是算法準確性和局限性,可能誤診及在復雜情境下有局限;二是教師精準數據應用能力不足,需培訓提升;三是數據隱私保護,評價標準統一,個體差異兼顧。

未來評價會更加多元化。多元化實現路徑:多維度指標設定及學科差異化標準制定。新問題:一是評價指標權重確定主觀性強,不同教育者看法不同致結果不一致;二是學科評價標準兼容性問題;三是數據采集難度,評價公平考量,動態調整需求。

未來評價將實現全流程化。全流程化實現路徑:流程融入與數據共享及提供個性化服務。新問題:一是系統整合與兼容性,不同架構和格式需無縫對接高效運行;二是數據一致性和準確性,要確保各環節數據無誤傳遞共享;三是評價標準動態性,隱私保護需求,教師適應挑戰。

總之,我們需不斷加強人工智能技術的創新應用,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教育教學評價,實現全流程智能化評價,促進教育公平與質量提升,為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的創新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陜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高等繼續教育內部質量評價及保障體系建設與研究”,項目編號:23JZ001;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教育科學研究規劃重點課題“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實踐研究”課題,課題編號:23C0304。

作者單位  西北工業大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