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畢業生當動物園飼養員,有興趣就不是“大材小用”
作者:南木
發布時間:2025-02-24 21:46:44 來源:光明網
對犀牛、金絲猴、黑葉猴、猞猁等野生動物,南京女孩、劍橋大學碩士馬雅都不陌生。入職上海動物園后,馬雅在不同飼養員崗位輪崗,參與照料各類動物。當她的故事傳開,網友議論紛紛,有人評價“動物園是事業單位編制,妥妥鐵飯碗”,也有人說名校生當飼養員是“大材小用”。對此,上海動物園相關人士表示,近年應聘動物園崗位的高學歷人才不在少數,其中不乏海外名校畢業生,他們都需要在一線飼養崗位輪崗至少半年。
動物園飼養員是一份低門檻的工作嗎?一些人出于刻板印象,認為飼養野生動物與養雞、養鴨沒什么差別。從國內動物園實際來看,一些飼養員的學歷確實并不出眾,他們往往憑借多年積累的經驗,依靠老師傅的“傳幫帶”,在有關專家指導下開展飼養工作。然而,名校生當飼養員真的是“大材小用”嗎?
答案是否定的。與早已人工馴化的家禽、家畜相比,飼養野生動物的技術要求復雜得多。動物園并非野生動物的原始生存環境,在人工環境下,如何保障動物的健康與安全,做好“動物豐容”,本身就是一門專業學問。而且,不同動物習性各異,飼養要求也千差萬別,這就要求飼養員建立起完備的知識體系,而不能僅僅依賴經驗。
隨著生態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動物園熱”已成為一種蔚然成風的潮流。這不僅促使動物園改善動物的生存條件,努力為游客帶來賞心悅目的游覽體驗,也對動物園的科普、科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為公眾提供高品質的自然教育。這些變化,都凸顯了動物園重視人才建設、打造高素質人才隊伍的重要性。
從馬雅的教育背景來看,她本科攻讀生物科學專業,碩士階段學習獸醫科學專業,去動物園工作可謂專業對口。更關鍵的是,她自幼就愛逛動物園,對接觸動物、保護動物興趣濃厚,這份飼養員工作還讓她的生活變得更健康。能將興趣與事業緊密融合,而不是在辦公室里感到“內卷”與消耗,這樣的工作哪里不好?
實際上,名校畢業生投身動物園飼養崗位,不僅不是“大材小用”,反而能在實踐中積累大量一線知識,進而反哺理論。馬雅就表示:“我學的大多是理論知識,很多時候發現自己的建議在實際中可能行不通,人也很難預測動物的反應,所以還是要多嘗試、多探索。”通過與有經驗的飼養員交流,馬雅就獲得了不少具體的經驗,避免動物發生危險。
與此同時,在與專業科研團隊對接時,高學歷背景的飼養員具有顯著優勢。他們既能為科研團隊提供有價值的建議,也有能力憑借與動物接觸頻繁的崗位優勢,獨立承擔長周期的科研任務。這樣的崗位特征,無疑響應了“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的時代召喚。
當前,我國動物園事業正處于從傳統向現代的轉型期。動物園不僅是滿足人們獵奇心理的觀光場所,在生態環境營造與保護方面,正發揮著愈發重要的作用。然而,部分動物園的動物保護能力、科普水平與公眾的期待仍有差距,甚至常有熱心網友給動物園“挑刺”。就此而言,吸引更多具備專業素養的年輕人加盟動物園,對動物園事業的意義不可謂不重大。



